回首頁
「服務他人是你住地球應該付出的租金。」– 穆罕默德‧阿里 (拳擊手)
"Service to others is the rent you pay for your room here on earth." -- Muhammad Ali, Boxer
文章搜尋
最新消息
英語島Newsletter
天天閱讀英語島,在這裡感知世界,汲取英文的養分。
英語便利店 春假優惠
 

Pro級收藏家

倫敦的藝術發展跟巴黎的互別苗頭、各有獨特之處。以下由導覽員Nia介紹倫敦不可錯過的4間美術館。

1. 巴比肯藝術中心 Barbican Center

如果來到倫敦的Barbican站或倫敦博物館附近,一定要來參訪一下巴比肯藝術中心(Barbican Center)。

這個19世紀末所建成的複合式的藝文空間,內有圖書館、電影院、音樂廳、藝廊和劇院,除此之外,還有頂樓溫室植物園、湖岸露台休憩區、室內咖啡屋、餐廳酒吧,足夠度過一個悠閒的下午。

頂樓溫室花園 | Official Photo by Max Calson 

「巴比肯」意譯為「瓮城」,音同「甕」,指它坐落於一座古城門和相連的城堡的原址上。從建築方面來說,巴比肯從1952年開始設計到1982年落成,建築師團隊隨著時代的推移持續地修正自己對於「未來」的憧憬與想像。混凝土打造的建築風格是當時所流行的粗獷主義(Brutalism),雖曾被評為「水泥怪物」、「倫敦最醜建築」,但也因為獨特性已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它流露出了一種「懷舊的未來感」的特殊氣質,且在一些活動、策展的主題上,較有跨種族、跨領域、跨媒材的趨勢。雖是歐洲一個十分具有代表性、規模性的展演中心,內容卻能體現出一些非主流和次文化的撞擊。


巴比肯藝術中心建築 | Unsplash photo by Rob Bye 


巴比肯藝廊的展覽 | Nia提供

2. 薩奇藝廊Saatchi Gallery

這間藝廊位於Chelsea區的King's Road上,附近是環境舒服的綠蔭大道。藝廊的主人查爾斯薩奇出生於伊拉克,做廣告業起家;他在九零年代成立藝廊開始收購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和多數畫廊一樣是免費入場,這裡展出許多新銳藝術家具有強大實驗性質的作品,也有很多跨界的合作,如香奈兒便曾在此辦展,將旗下產品轉換成裝置藝術,另外在前一篇文章中也有提到,中國手機品牌華為曾和薩奇聯合企畫了一檔名為「自拍」的展覽,展場內還有畢卡索、卡蘿等大師的自畫像數字版,旁邊的華為手機可以讓觀眾點讚,這裡總是給人一種有趣、新奇又時尚的驚喜,完全體現了如何「讓藝術變得好玩」,吸引大眾的目光。


藝廊外的裝置藝術 | Nia提供

目前當代藝術的一項較大的困境,就是與普羅大眾之間總是存在著那麼些「看不懂的距離」,因此而產生排拒感,薩奇藝廊所選的展品卻用盡心思要顛覆大眾的思考模式,讓人們去思索「這也算是藝術嗎?」,或是「任何事物都可以披上名為藝術的外衣嗎?」,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便自然而然地拉近與藝術之間的距離。


2014年10月展覽 | Nia提供


2014年10月的展覽 | Nia提供


2014年10月的展覽 | Nia提供

3. 惠康博物館Wellcome Collection

推開旋轉門進去,惠康博物館就在基金會總部大樓內,座落在倫敦大學學院(UCL)對面,樓下還有值得一訪的咖啡館和精品店。大家熟知的普拿疼便是它們旗下的藥品,而根據惠康爵士的遺囑成立的Wellcome Trust,主要在探討生命、藝術、科學和藝術之間的關係,館藏也都與此有關,如木乃伊、貞操帶、桃莉羊的毛、骨董針筒等。館方探討的議題背後多半具有強大的研究輔助,且切入點新穎深刻,策展的形式也很創新,有時會加入與觀眾互動、集體創作的活動內容,相關的工作坊、團體參訪和設計課程也十分活潑,整體巧妙地平衡當代藝術、美學教育與醫學知識的比重,揉合成豐富精彩的展覽。


與醫學相關裝置館藏 | Nia提供

4. 惠特沃斯藝廊Whitworth Art Gallery

有著磚紅色的古典建築外觀,讓人原以為會類似Tate Britain中規中矩的展出古典的畫作,沒想到每走過一個長廊,有趣的編排佈置和選品都顛覆了觀者的想像,這裡是曼徹斯特(Manchester)的惠特沃斯藝廊,斥資1500萬英鎊在2012年重新整修內部,並獲得2015年英國最佳博物館獎的殊榮。


美術館內的落地窗 | Nia提供

藝廊早在1889年就創立了且被譽為「北方的泰德美術館」。翻新後的玻璃建築和庭園將藝廊和公園重新連結起來,還多了新的展覽廳和學習中心,採用自然光的空間由16%增加到50%,且因整體空間增加兩倍,館藏也因此擴增到55,000件,空間上挑高的設計讓觀眾能從一、二樓等不同角度仰視、俯視作品。有時還會看到表演藝術工作者帶領肢體律動的工作坊,他們扭曲、延展著的身體與一旁的大理石膏人像形成有趣的對映,彷彿這些人像已從固態的作品跳出延伸成為有機的、活生生的舞蹈者,歡快地為我們播映一場逐格動畫。


自然光與館藏都增加的空間 | Nia提供


可從不同角度欣賞作品 | Nia提供


肢體工作坊一景 | Nia提供


文/Nia Wu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18年12月號
訂閱雜誌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