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服務他人是你住地球應該付出的租金。」– 穆罕默德‧阿里 (拳擊手)
"Service to others is the rent you pay for your room here on earth." -- Muhammad Ali, Boxer
文章搜尋
最新消息
英語島Newsletter
天天閱讀英語島,在這裡感知世界,汲取英文的養分。
 

小智研發共同創辦人 劉子煒

他們眼中的珍貴建材:垃圾 

2010年,台北花博熱鬧開幕,有一座由寶特瓶建成的建築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它是由小智研發 (MINIWIZ)為花博建造的遠東環生方舟館,EcoARK。以150萬支回收寶特瓶為建築材料製成30萬個六角形的「寶特磚(Polli-Brick)」,擁有九層樓高的展館,除了具有保溫、隔熱效果以外,處理過後,最後的物件模組硬度、結構強度、透光度完全不輸給一般建材,還因為輕巧的特性得以輕鬆拆卸搬運。小智研發的理念是,珍視環境,賦予垃圾新價值,進而改變現存浪費的消費習慣。 

同樣一件物品,我們視為廢棄無用的寶特瓶卻是他們眼中的「珍貴建材」。毫不起眼的垃圾,經過小智研發的設計,可以變身成手機外殼、傢具、建築,小智研發嘗試打破一般對環保的想像,透過設計,重新思考廢棄物對環境的可能性。

小智研發的共同創辦人劉子煒認為,一般在製造建材時,例如開採鋼筋、混凝土、礦產,這些過程中已經消耗很多能源,反而像是寶特磚這樣的材料,本身早就存在於消費鏈當中,只是進行再加工,對環境帶來的負擔較小。這就是劉子煒口中的「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

將廢棄物作為建材的方法,就是循環經濟的體現。一般人認知的環保,直覺想到的是3R標語“Reduce, Reuse, Recycle”,而循環經濟則是更深一層,將生態循環的觀念導入日常消費中,讓單一方向的線性消費成為一種可再生、恢復的系統。生產者將物品賣出創造經濟,消費者購買,當物品損壞成為廢棄物時,並非「環保地」回到土壤中,而是經過再製成為新產品。

線性經濟(linear economy)
自然環境開採原料 → 加工製成產品 → 消費者購買使用 → 丟棄(產品生命週期結束)

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

循環經濟不只限於物品,也可以實踐在體積更大的建築物上。劉子煒認為,理想的建築物應該是一種模組化形式,壞掉、廢棄的建築物可以回收分解,回收重製後可以再使用,成為一個新產品或是新原料。這個概念也是小智研發的中心思想。小智研發在幫客戶進行設計前,會優先調查客戶(公司)生產出的廢棄物類型,以這個方向思考,那麼在未來建材因老舊需要汰換時,客戶產出的廢棄物可以作為建材原料來進行修補、重新規劃,達到永續使用的構想。

綠色材料在坊間的迷思總與價格脫不了關係,劉子煒強調,使用再生/回收物質作為材料不一定比較貴或便宜,我們也不應該用狹隘的方式來看成本問題。他舉例,一件夜市賣的衣服200塊,就售價來看或許非常便宜,但背後還有許多隱形成本,一條河的污染、一片森林的損失、一個孩子的一生,根本無法以金額計價。消費者不能只看售價,從生產製造到販賣、使用,過程中對人、環境帶來傷害,才是難以彌補的成本。

小智研發也提供消費者參與改變的機會,一個同時改 變環境及消費模式的機會。如果直接對消費者訴求環保節能,常常會得到反效果,但當小智研發設計出外框獨特的太陽眼鏡「Re-Riew」、一物多用的手機殼 「Re-Case」、由回收塑料結合廢棄農業物做的沙發椅「Hops Chair」,垃圾瞬間變身成有質感的產品,此時,消費者不會覺得自己買了一個垃圾回家,而是參與了循環經濟的一部份,這也是小智研發強調的:「垃圾也可以很性感。」

不喜歡教條式的談節能減碳、環境保護,劉子煒選擇動手去做。小智研發的公司文化同樣重視「實作」,鼓勵員工「不能只有空談,要能夠實踐」。一種材質是否能夠使用,做出來就知道了。實際上地去想去做,即使產出的東西很不成熟、粗糙,也可能有重新再製的可能性。

訪談前例行的交換名片,劉子煒拿出一張黑字的極簡名片,名片的材質也是取自回收廢棄物。原來讓垃圾變黃金無所不在。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16年5月號
訂閱雜誌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