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矽谷看見我的履歷了!

矽谷有些公司福利好到要「違反勞基法」,但是怎麼擠破頭到這些公司?第一次在美國找工作,我就發現這個國家招聘的期待以及選才過程注重的點,和台灣很不一樣。

#履歷要改50-100
在台灣求職的時候,受惠於台清交的學歷,再來個書卷獎或是幾個全校性的課外活動,要拿到外商公司或是本土代表性公司面試機會,誇張點說,不費吹灰之力。美國就不是這樣除了管理顧問公司跟投資銀行之外,學歷只是錦上添花(當然,也有一小部分招聘經理是有學歷潔癖的,一定要M7 *或是Ivy league),他們更看重的是,你到底工作幾年、有沒有高度相關的經歷、履歷夠不夠具體;當這些都具備,履歷又剛好被HR海選系統或招聘經理看到,才可能拿到面試機會。所以在台灣,快速地強調學經歷,花幾個小時就可以寫完的履歷,在美國,要改50到100次,而且,光我認識的MBA同學裡面,大家手上同時有10份拿的出手的履歷是很正常的,畢竟我們是土生土長的台灣學生,很多人是第一次到美國「生活」,這對招聘經理來說,已經是一個風險,也因此,相關相關再相關,盡可能讓自己的履歷有「被HR履歷系統」選上的機會,就是拿到面試門票的第一步。

再者,美國職場,尤其是比較大的代表性公司,分工非常精細,所以偏向雇用專才,而非通才,這也是為什麼高度相關很重要。在台灣,一個新鮮人可能從新產品pre-launch到launch management,post launch甚至sunset都可以在進公司的前三年涉獵,但是在美國大公司是不太可能的(當然,start-ups就另當別論,不過因為人力吃緊,ㄧ開始也應該只會專注在前端的customer acquisition(客戶獲取)等等,而不會馬上配置管理整個產品週期的團隊);北美市場非常大,以前在台灣可能ㄧ人負責多條產品線,在美國就比較困難,這也凸顯了履歷相關性的重要,不管是行業類別、產品類別、產品週期、你的功能等等,都要跟公司開出來的工作內容越相關越好,才有可能「說服」招聘經理你是完美的人選。

#3-6個月等待期
不管是在就業博覽會投履歷或者被推薦,有幸拿到面試機會,是不是就完成任務了?
通常比較有制度的公司,先由HR電話面試,一切符合高水準的期待,才會由招聘經理進行另外ㄧ次電話面試,決定是否進行現場面試;現場面試通常都是一整天,二到三輪的行程,意思就是說,在你真正拿到工作機會前,可能已經跟10到15個未來同事見過面了。整個過程所需的時間,除非是急缺,不然一到三個月,有的時候甚至是六個月,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大公司的職缺都非常搶手,所以在面試你的時候,也同時在面試多位候選人,所有合格候選人電話面試完ㄧ輪,一個月可能已經過去前幾篇文章提到美國工作文化,work from home、旅行、PTO(放有薪假)樣樣來,光在緊湊的行程挪出空檔面試ㄧ個人,已是很大的挑戰,更何況要找齊10-15個人同時面試,其中還包括每天忙到不見人影,負責向CEO報告的副總裁。

#職場培訓是奢侈的行為
過關斬將到公司面試了,招聘經理跟將來同組同事最常問到的就是你的domain knowledge跟hard skill。職場培訓在美國是奢侈的行為,他們需要一就位就能進入狀況的隊友,老闆也需要可以讓他"looks good"的下屬,再加上美國公司文化比較少hand-holding,獨立完成計畫是很基本的功夫。

要應徵聯盟行銷經理,請預期這樣的問題:

Q:如果有$100萬美元的預算,你會如何發揮最大效益?

產品經理可能被問到:

Q:公司要推出新產品,請問你要如何執行上市計畫?
Q:你最欣賞的社群媒體活動是?為什麼?

招聘經理會拿工作上的困境考你,或請你談專門領域的「新聞之我見」例如:

Q:關於比特幣,你覺得對公司的威脅是什麼?我們的機會又在哪裡?

這些其實都没有ㄧ個100分的「正確答案」,老闆們看的是思維過程,邏輯,還有解決問題的技巧。回答的過程中怎麼闡明問題,清晰、明瞭、簡短、有邏輯地表達複雜的答案,就是關鍵。

#臨門一腳:總是要有點"chemistry"
同組的同事之外,其他組的同事也會面試你,他們更看重的,就是你到底好不好相處,好不好配合?所以他們會問很多行為方面的問題,來「推論」你會不會是他們想要一起工作的同事。譬如:

Q:假設同事遲遲不交報告給你,你怎麼處理?
Q:最令你感到驕傲的是什麼?原因是?
Q:最近讀了哪本書?它的重點?
Q:你最欣賞的老闆具有什麼特質,為什麼你欣賞這些特質?
Q:五年之後你想做什麼?
Q:假設不做行銷,你會走哪一行,為什麼?

#完美的句點在smart question
面試官最後ㄧ定會留十分鐘左右的提問時間,這時候,又是另外可以展現個人特質跟魅力的機會。什麼是smart question?問到關鍵卻不激進,讓位面試官可以「遊刃有餘」且「侃侃而談」的問題。也就是說,要讓他們有興趣回答、願意而且有足夠的知識跟你分享,又不會觸及敏感的公司內部機密或者是個人隱私。

#外國人的基本功
矽谷以華人多著稱,很多念理工的朋友上班根本没講過英文,但是在以市場行銷為主的Sales and Marketing或是Strategy部門,常常全組只有一個英文非母語的外國人。這時候,流利的英文、隨時可以上台侃侃而談的氣度、對美國以及當地市場的了解,都只是基本功,而其他技壓群雄的能力,就是我們的leverage了。

每個面試的過程,都無法準確地知道面試官要的答案,我在他心中分數有多高?但是,ㄧ份好的工作應該適合自己,而且是互利的,太刻意地塑造成ㄧ個不是自己的樣子,即便真的拿到夢想中的工作機會,也可能幾個月或ㄧ兩年就工作倦怠。不用刻意揣測面試官的心意,只要把最真實的自己表現出來,面對未來老闆的自信跟坦然的態度,也會是脫穎而出的原因。

* M7:M7是MBA界的七間排名很前面的頂尖學校

英語聯想:用英文形容面試過程會碰到的情況

citidiot:城市鄉巴佬,就是city idiot組成的一個字。

I was at my wit's end:絞盡腦汁,再想也想不出來了。

ogle with someone:向…拋媚眼。

have a nose for sth:說誰對什麼東西或什麼方面很敏感,或是有很敏銳的觸角。

stick someone's nose into something:刺探、干預,有的時候我們也會用poke someone's nose into something。■

 收錄於英語島 2014年7月號
訂閱雜誌

專欄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