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揣摩上意

為什麼美國人的合約這麼長?為什麼跟德國人溝通一直被問「懂不懂」?

跨文化職場中,種種適應不良的溝通案例,大約都能在「高低語境文化」概念中得到解答。原來低語境文化的文字敘述講求完整、精確,雖然溝通時好像少了點人情味,也少了點趣味,但是互動更加明快簡潔。

研發工程師林中平到德國不算久,恰好念了碩士也找到工作,幾年的全德語環境,給了他一個重新看待「低語境」邏輯的機會。

德國狼堡Wolfsburg|Shutterstock  Philip Lange

德國人長期有被認為「死板僵硬」的刻板印象,但生活在德國的林中平覺得,一旦熟悉了德國人表達、記事的方式,習慣了溝通中減少處理情緒的時間,也許會輕鬆許多,一板一眼換句話說也就是客觀、理性、直接。

德國狼堡汽車城

林中平從研究所畢業後,順利在實習一陣子的德國公司轉為正職,公司為德國的中小企業,主要為福斯汽車、保時捷等車廠提供研發技術,可說是工程師的事務所,位在德國的「汽車城」狼堡。

實習過程中,如何得到公司的青睞?「有一次我幫主管用Excel做數學模型,解釋給他聽的時候,他提出一些質疑,」林中平說:「我不會因為他是我的長官,就好好好...我會說自己的意見。」要勇於挑戰,因為德國人不怕反駁意見,正如同許多水平型式的公司組織,重視個人意見。

德文利於陳述事實

在跟林中平解釋高低語境差異時,他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很有感觸:「我認為德語是一個很直接、沒有太多拐彎抹角字彙的語言...不是說外國人特別直接,而是這個語言的組成,就會讓你覺得這個文化比較直接。」

德文句子的組成結構嚴謹,對於林中平來說,德文不只是陳述一件事實的工具,它延伸的抽象概念,更能幫助人理解事物的因果關係,講話也在訓練邏輯能力。

 

文字本身不觸發聯想

有一次林中平希望主管能履行承諾,在德國室友的協助下,寫了一封email,用了一般台灣人不敢用的重話:「我沒有很多時間了」,翻成英文是「I don’t have much time」,寄信前忐忑不安,但出他意料之外,這似乎是可以被接受的寫法。林中平認為這是「語言精準度」的關係,這樣的說話方式反而讓人覺得就事論事。

 工作場合中也好幾次見到主管皺眉,反覆詢問他「你是不是...這個意思?」原因是他覺得林中平用字不夠到位,甚至會多問好幾次,林中平解釋道:「德國人因為用字精準,所以溝通是準的,就不用互相猜忌。」聽、說德文都不必要多餘的聯想:「在德國,我覺得比較沒有『揣摩上意』這樣的事情,因為你很直接就會打到那個點!」

溝通、溝通、再溝通

只不過這樣的溝通方式在面對高語境國家—例如日本—就容易踢到鐵板。林中平的公司中,同事負責一個跟日本人的合作專案,有次發生緊急問題,需要以電話緊急連絡。

 林中平觀察,其實他們說英文時各自都有腔調的問題,導致溝通過程一波三折,電話講完了,問題實際解決了嗎?沒有人知道,但掛掉電話後德國同事氣得滿是抱怨。

「日本人只會講好好好,其實根本不懂,」德國同事很不解:「不懂就要問啊!」林中平想到自己初期在公司也曾遇過一樣的問題,當時他回了「我以為...」就像許多到低語境國家的台灣人一樣:

長官:Wenn du nicht ganz verstanden hast, wieso fragst du nicht nach?
你不懂為什麼不問?

我:Ich dachte... du meinst...
我以為...

長官:Ich denke, du solltest immer nachfragen wenn es für dich nicht ganz klar ist! 
我想你應該要再多問幾次,如果你真的不懂我說的話! 

 

受訪者介紹:
林中平,現為研發工程師,工作主要是承接福斯集團及保時捷的先進雙離合變速箱應用專案計畫。大學就讀交通大學奈米學士班,大四曾到德國交換一年,畢業服完兵役後決定再次回到德國念研究所,今年畢業於慕尼黑工業大學電機研究所。目前為臉書社團「德國台灣同學會」版主之一,喜歡分享、整理台灣人在德國求學/實習/工作的心得。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78218261881/


採訪、整理/鍾佳瑀
企劃/英語島教學實驗室

更了解高低語境文化>>
語言「高低」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如果有一張語言光譜,台灣會在哪裡?

出發到高語境文化生活:日本法國西班牙

台灣人怎麼適應低語境文化:美國德國

融入低語境,有什麼應對方法?
華人如何與英美人士有效溝通
商務交流這麼說,得體又精準 

收錄於英語島 2017年9月號
訂閱雜誌

 

 

專欄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