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青年參政之路

 
特別為烏特列支市青年學子發聲的政黨Student en Starter。(圖片來源:青年學子政黨Student en Starter臉書

2014年三月十八日,台灣學生及公民因為不滿「立法委員張慶中以30秒宣布完成『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委員會審查」,而展開長達二十三天的太陽花學運,從網路新聞、政論節目中,聽到許多支持與反對的聲音。支持的人說:「還好有學生願意為台灣站出來」;反對的人說:「學生應該盡守『念書』的本份,不該參政。」因為這些不同的聲音,讓我開始思考:「學生到底該不該參政呢?」

就在深思「學生參政」這議題時,身邊剛好有位年紀與我相似的荷蘭朋友,正以候選人的身份,角逐2014年烏特列支市(Utrecht)的市議員選舉(註1);他也是位青年學子,於是相當好奇他參政的理念與經驗,特地安排了ㄧ場訪談,探究荷蘭年輕學生參政的態度與方法,並分享給大家作參考。

淺談荷蘭年輕人對政治的態度
在進入訪談內容前,先稍微淺談荷蘭青年對政治持有的態度,與他們又是如何選擇心中的候選人。據我的觀查,雖然荷蘭多數的青年都不熱衷參與政治(註2),但會關心政治議題,而且某些特定議題時常是他們社交、聊天的話題。

除此之外,也能發現多數的荷蘭青年會支與他們政治理念相近的政黨及候選人,極少數的人會單純只因候選人的個人魅力或是刻板的政黨偏好,而選擇投給他們(註3)。也會有部分的人在選舉前,會上網填寫如性向測驗的政策傾向分析問卷(請參考:荷蘭選舉面面觀(二):荷蘭版「市長給窺嗎」:投票心理測驗站),得知哪位候選人或政黨的政見,較符合自己的期望,而後投給他們。

代表青年學子政黨Student en Starter角逐市議員的Wouter Kevelam
Wouter Kevelam 是我訪談的對象,他今年二十七歲、喜愛風帆運動、是位做媒體分析的研究生,同時也是今年(2014)代表青年學子政黨Student en Starter(註4,@link: http://www.studentenstarter.nl),角逐烏特列支市市議員的參選人。整體上來說,Wouter 認為烏特列支市的地方政府,將此城市治理得很好,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市議會缺少了年輕人(特別是大學生)對公共事務的觀點;正因如此,他選擇在2013年加入青年學子政黨Student en Starter。


認為青年學子理當參政的Wouter Kevelam。(圖片來源:Wouter Kevelam提供)

Wouter參選市議員的動機與政見則為,最貼進他生活及年齡層的問題:其一,解決現今荷蘭大環境不景氣所造成的青年失業與低薪問題,並有效幫助年輕人創業;其二,把受過良好教育的畢業生留在烏特列支市,因為烏特列支市有著嚴重的房屋短缺問題,許多年輕人常被迫遷居他處,因此,他想藉由提供足夠且大小合適、負擔得起的住房和辦公室給年輕人,讓他們能繼續留在這工作及生活;其三,他發現一些十字入口對腳踏車騎士而言太不安全,因此想打造個更快速且安全的快速道路(cycling high way),讓所有腳踏車騎士享有絕對的優先路權。

參選的第一步就是要找資金:青年學子政黨Student en Starter以類似 kickstarter 線上小額募款的方式(平均每比款項為 5歐、10 歐、15 歐不等),一共籌獲約3,000歐的競選資金。第二步, 善用籌獲資金:他們如何用利用最少的花費,吸引到目標族群及媒體的目光?例如:將廣告資訊放在年輕人、學生容易注意到的地方,線上社交媒體 Facebook、Twitter、Linkdin 等便是最佳的選擇;到目標族群常出沒的地方,像是圖書館、學生宿舍等,與他們接觸、宣傳參政理念,並說服他們投票給青年學子政黨Student en Starter。 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利用荷蘭最受觀迎的交友 App ,進行競選活動的宣傳和拉票,雖然活動本身並未產生預期的效果,但由於選舉活動與交友App結合的創意,引媒體大幅度的報導,也讓青年學子政黨Student en Starter受到更多人的關注。


青年學子政黨Student en Starter特別關注烏特列支市年輕人的問題與權益。(圖片來源:青年學子政黨Student en Starter官網

青年學子參政所要面的現實與挑戰
荷蘭學生參政普遍得到好評和支持,但也有少數不看好的聲音。支持者開心地認為:學生可以在市議會有一番不一樣的做為,對這社會有所貢獻;而不支持的人則覺得,這群學生聚在一起只是要找個藉口飲酒做樂。但不可否認的,青年學子政黨Student en Starter有著中立清新的形象,不受左、右派的政治色彩渲染,因此他們沒有包袱,可以在議會中就事論事;雖說政治色彩不鮮明是種優勢,但也是他們的劣勢,因為選民無法一眼看出如果他們在議會中獲得席次,將會如何影響市政的決策與實施,而猶豫是否該把票投給他們。


青年學子參政似乎乍聽之下是來亂的,但如果你用心了解他們的政見,或許就不會這麼認為囉~(圖片來源:青年學子政黨Student en Starter臉書

青年學子政黨Student en Starter在這次選舉中獲得大約5,000票,可在議會中佔有一個席次(註5),Wouter 雖然是第二順位後選人,按照台灣選舉邏輯來說,應該就是落選了吧!但在荷蘭卻非如此,經由黨內協商,他們決定由第一與第二順位的候選人,每兩年輪流當此黨市議員代表,因此Wouter 將在後兩年步入市議會。除此之外,他的政治野心並不止於烏特列支市議會,在未來還企圖能參與省或中央議會的選舉。Wouter 明確指出:學生不該被侷限於學校和教室裡,更必須學習如何做好一位公民,而好公民就應參與、了解地方和國家的事務;如果學生只懂得埋頭苦讀,畢業後一點都不了解這個社會體系的運作方式,對國家整體而言絕對是一大隱憂。

訪談後,我了解荷蘭青年學子的參政態度,與他們如何利用能取得的有限資源,引起媒體的報導和市民的關注。青年學子可以用他們的新知和方法,讓政府聽到年輕人的聲音,在制定政策的同時也能考慮到年輕族群的需求,為議會注入新的視點,以新的方法解決舊的問題。

(特別感謝 Wouter Kevelam 大方地接受我的訪問,並侃侃而談他參政的經驗,讓我得以寫出這篇文章與大家分享。)

註1:2014年的烏特列支的議會中總共有45個席次,如果想要參與地方/市議員選舉,只需要三十位當地的荷蘭公民連署即可,並且無需任何保證金或參選金。

註2:荷蘭多數的青年都不熱衷參與政治,可從50%左右的投票率略知一二。

註3:荷蘭市議員選票的第一大欄,標示著各個政黨,在政黨欄位下,則排列著此黨的參選人名單,當此黨得票數到達一個席次的門檻時,由名單中第一順位的候選人當選,以此類推。一般而言,若無特別偏好的候選人,選民會直接投給政黨;但如有特定偏好的候選人,也可直接將票投給該候選人,此種票稱為「偏好票」: 當某候選人獲得的偏好票數量超過此黨得票數的四分之一時,此候選人可和優先順位的候選人進行協商。因此,這意味著如果此候選人得到足夠的偏好票,即使他在名單上的順位較低,依然有優先當選的可能性。

註4:青年學子政黨Student en Starter創立於2013年九月,他們因為議會中沒三十歲以下的年輕議員而創立,想把年輕、有志於地方政治的人、學生推進議會,讓年輕人也可以在議會發聲,貢獻他們所學的專業領域,以新知識、新觀點更有效地解決舊公共事務的問題。

註5: 2014年的烏特列支市議員共有45席,可投票的人數約23萬5,000人,投票率則為54%%。席位的產生:席位數量是根據該市居民人數來決定,如:某城市有3,000位居民,市議會則產生九個席次;如果此城市超過20萬居民,市議會則產生41個席次。當選配額:各政黨會以獲得票數的比例分配到席次,例如:一個議會共擁有21個席次與21,000的有效票數,平均下來1,000多票可換得一席,以次類推。

註6: 2014年烏特列支市議員名單

@參考資料:
- HISTORISCH LAGE OPKOMST VERKIEZINGEN VERWACHT, Binnenlands Bestuur
- Gemeenteraadsverkiezingen 2014: raadszetels, Dichtbij

原文刊載於荷事生非
作者 Yu Chia



專欄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