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帝國

文/李政崇

2016年7月8日,美國德州達拉斯發生嚴重槍戰,造成五名警察死亡。兇手是一名25歲的後備軍人。隨後,警方出動了帶有C4炸藥的炸彈機器人進行攻堅,然後將兇手擊斃。由於這是美國警方第一次使用機器人執法,也引發了爭議與注目。

軍方利用機器人或無人機從事戰鬥已經不是新聞。2011年,美國駐軍與機器人的比率約50:1,到了2023年,可能會變成10:1。美國目前已經有11,000架無人機(Unmanned Aerial Vehicle)佈署在全球各角落,利用超高解析度的鏡頭,每天可以產生高達100萬TB的資料量,完美監視地面上所有的動作。警方過去只利用機器人清除路障或炸彈、與兇手談判、或是傳遞東西,但是在去年在加州的聖荷西市,警方利用機器人送上披薩與電話,成功挽救一名持刀的輕生者。

機器人能發傳單、做家務、參與手術、陪伴人類
警方與機器人早在1982年就有了交集。某天在加州比佛利山街道上,有台機器人未經許可在該區的商業區發傳單,警方靠近之後,要求機器人操作者表明身分,機器人卻飆出一連串髒話。當警察準備「逮捕」這台機器人的時候,機器人還大聲嚷嚷:「救命啊!他們要把我拆了」,活像是警匪片的情結。最終,這台機器人被拖車載回警局,數小時之後,機器人的主人現身把它保了出去。或許這是第一台被拘捕的機器人,但絕對不是是最後一台。

現今機器人被廣泛用在各種場所,從醫院到家庭無所不包。美國許多的醫療中心,可以利用預先設定好路線的機器人,完成送藥、送餐、送換洗衣物等例行性工作,大幅減少護理師的工作量。在台灣,許多大型醫院引進「達文西手臂」,讓外科醫生透過螢幕以機械手臂為患者動刀。該手臂可以縫合葡萄皮而不傷果肉,不但提高手術精確度,也可以減少傷口大小,大幅提高手術安全性與減少併發症。

麻省理工學院推出的Jibo機器人可以辨識家庭成員、拍攝家庭照片、講故事給小朋友聽。Willow Garage公司推出的PR2機器人,則可以從冰箱裡面拿出啤酒、疊衣服甚至煮早餐。在亞洲,無論是日本、台灣或中國大陸都已經投入機器人的研發。2015年日本的Wonder Festival,超仿真機器人Asuna甚至被許多人誤以為是工作人員。而中國大陸也於今年三月提出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將於2016-20年提出涵蓋各層面的十大標誌性產品。

要做到以上功能,必須結合電腦視覺、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辨識等學科,顯然機器人已經變成了一門統合性的科學。加上與物聯網的結合,機器人可以輕易控制家裡所有可以連網的家具,當一個稱職的管家絕對沒有問題。有了網路,再透過鏡頭和震動感測器,可以進行遠端監控及急難處理,對於家裡的老人或小孩多了許多保障。機器人不再是被動地聽指令、做動作,只要查詢行事曆、醫療記錄、行車路線,它還可以幫你訂車票、規劃行程、提醒你吃藥、主動幫你約診。

機器學習,讓機器比人更精準、更聰明
除了主動做更多事情以外,機器人也已經開始懂得學習。機器學習是目前被廣泛討論的學科。透過收集正面與負面的例子,再從中擷取特徵值,就可以建立一個模型。拿此模型當成預測的依據,將預測的結果與事實比較,反覆調整模型,可以讓預測更準確。

舉例而言,我們常用的Gmail就是很好的機器學習實例:透過收集非垃圾信的特徵值(例如發信人為通訊錄聯絡人或是回覆的信件)以及垃圾信的特徵值(例如經常大量發信的帳號寄出的信、標題含有”sales”的信),我們可以建立一個垃圾郵件過濾的模版,用來篩選信件。而我們每一次回報的垃圾信,都可以幫助Gmail調整參數讓該模型更準確。

與機器學習結合,未來機器人可以更像「人」,不僅可以處理現在發生的事情,更可以預測未來,一連串的學習過程,機器越來越聰明、越來越了解你。

打開潘朵拉的盒子,有機器人的未來是美夢還是惡夢
一旦機器變成萬能且有了智慧,是否可能變成人類最大的敵人?許多科幻片的情結並非危言聳聽。只要讓打擊犯罪的機器人改變目標,受害者就變成警察;只要更改醫療機器人的程式,就會危害病人健康;只要機器人開始「學壞」,就有可能為了保障自己的權利而攻擊人類。駭客可能在地球的另一端遙控機器人,而一旦人的隱私毫無保留地暴露出來,機器人也有可能從最了解自己的朋友變成難以想像的惡夢。

透過科技,機器人不用跟桃樂絲去奧玆帝國,就可以擁有「心」了。未來機器人會是多啦A夢、瓦力,還是T-1000?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仰賴人類的智慧與抉擇。

 

 

專欄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