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pe: 當電子癮遇見老菸槍
文/馬諦斯
看到牛津詞典選出今年年度字彙的時候,我正和一桌菸槍坐在陽光下吃午餐,餐前湯送上來,我一手舀湯,習慣地用另一隻手刷著手機看新聞,牛津辭典剛剛選出2014年的年度熱詞:“Vape”,電子菸。這個字從“Vaper(水霧)”而來,可做名詞用也可作動詞用,名詞指的就是宣稱去掉了菸草的焦油和有害的懸浮微粒等成分,主要由水霧構成的那根塑膠管。動詞比較有趣,指的吸電子菸的行為,因為以水霧為主的電子菸中,裡面已經沒有煙霧,Smoke(吸煙)這個字也就不再適用。
2013年底,牛津字典選出的年度字--自拍(Selfie)還令人記憶猶新,從自拍現象的新鮮程度到自拍行為的無孔不入,這個字出線都當之無愧:2014奧斯卡頒獎典禮上,艾倫狄珍妮和布萊德彼特等11位明星在twitter上發出的自拍大合照、歐巴馬和布希的自拍,還有街頭巷尾無所不在的自拍神器,都能看出自拍風潮在來年更加火熱。但是電子菸?實在讓人一時間很難抓到它成為年度字詞的精髓何在,甚至讓人懷疑是不是電子菸商在牛津字典中變相植入了廣告。尤其在中國,室內禁菸法令尚未明朗,大家對公共場合吸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許多餐廳或室內空間菸槍依然橫行,菸槍們也極少考慮旁人吸入自己的二手煙有傷身體,這種情況下電子菸恐怕很難因為健康考量在中國熱銷風行。
這場午餐中,菸草同樣掀起話題。一個堪稱復古的朋友向大家介紹他的最新愛好—抽煙斗,宣稱他這支來自美國密蘇裡的玉米梗材質煙斗,抽出來會有淡淡的玉米香。他從菸草的歷史漫談到抽煙斗各式材質,瀟灑姿態和談吐讓同桌朋友投上讚許目光。此時,另一個剛從德國出差回來的同事,默不作聲拿出一個造型酷似行動電源的長方形金屬,當大家以為他要接上手機充電時,他居然吸了這個充電器一口,並開始緩緩吐出煙霧,舉止立刻喚醒原先沈浸在煙鬥雲霧中的眾生。此刻輪到行動電源男開始滔滔解說這支電子菸的使用規則:從底部打開加入菸草,按下按鈕即可加溫,並能依照指示燈來識別加溫的程度。不談直接插上USB就可以充電的功能,它當然一如大部份可為健康加分的科技產物,還具備過濾掉菸草中部分惡性物質的優勢。雖然這個外型寬扁的金屬,構造不完全符合傳統電子菸,而更像一個菸草加熱器。但這或許代表廣泛定義裡,「電子菸」這個概念正在不斷拓寬,隨著科技也隨著吸菸的潮流進化。
無論最新科技電子煙或復古菸斗,都是癮君子在吞吐的過程中尋求格調的方式。碎片式回溯吸菸格調史:萬寶路牛仔的硬漢形象、奧黛麗赫本的長煙嘴、《廣告狂人》男主角菸不離手,影集<慾望城市>女主角凱莉布雷蕭自殺式的抽菸頻率,這些虛構形象中忙碌的鐵漢和優雅可人的女士們各自象徵了一個時代的抽菸格調。
菸商長久以來如何塑造吸菸正面形象,電子菸對傳統菸草業帶來的銷售影響,或是電子菸宣稱健康的真實性,其實也並不值得深究。畢竟吸菸成癮史,原本就等同於傷身誤人而非陶冶養性的一段歷史。我更加好奇這樣一塊金屬究竟會引起什麼流行形象,又將為這個惡習帶來什麼新的風潮格調。現在,拿著一根塑膠管或是隨身充電器外形的電子煙是否真的能成為一種新時尚?電子煙的興起無疑為成癮格調史再添一筆,成癮,這個略帶負面印象的詞,居然也不該再是漫無目的。能做動詞的Vape當選年度熱詞,也許正證明瞭這項惡習又將蓄勢發演變出新的潮流格調。像衣著或任何物件、裝備,穿上身、拿出手,即決定讓別人怎麼看待自己。各位癮君子請注意,這樣下去,以後再用便利商店買的打火機或者抽傳統捲菸,都很可能被視為不入流。
取而代之的是新科技帶來的前衛時尚、潮流催生的成癮新格調,癮君子需要煙的理由往往有千萬種:解膩、提神、放鬆,清晨起床先抽根菸甦醒,道晚安前不能少根菸助眠…,他們骨頭裏知道點菸的形式感,遠遠大過對菸草裏尼古丁、焦油和香料的需求,安慰效應越強,宣稱健康的電子菸也就更有資格成為新科技帶來的新救贖,且這樣的救贖能以各種新潮外形出現。
看菸草如何橫跨數世紀仍然受歡迎、風行各個階層又遍佈各地就能想像,「成癮」不但恆久堅固甚至歷久彌新。但這一次,它碰上了最容易稍縱即逝的「風潮」。餐桌上,回頭再望正往餐巾紙裡狼狽吐出焦油的復古煙鬥男,德國新科技電子菸此刻完全勝出密蘇裡復古老玉米梗。這個年度熱字也許真的帶來這一季的成癮新格調,但又或許難逃德國社會學家George Simmel詛咒般的斷言“時尚一旦風行起來,就逐漸走向它的末日。”它究竟能火熱多久?■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15年2月號
訂閱雜誌
加入Line好友 |
數位編輯,在上海生活、工作、六年,攝影機是我的眼睛。人人都說上海這城市是世界的發電廠,而我總在城市的噪音裡聽到文化微弱的呼吸聲的那一剎那,按下相機快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