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的獨角獸生態危機
獨角獸公司在投資者的眼中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角色,快速增長的市值帶來巨額財富,永續經營的獲利方式卻難以過去的經驗衡量。從創業者的角度來看,快速增加的獨角獸公司,帶給矽谷什麼樣的影響呢?
1. 憂心泡沫化,矽谷人心惶惶
隨著公司成功IPO ,股市的財富效應(WealthEffect) 迅速擴大,不少獨角獸公司的元老成員成為千萬富翁。最有名的例子就是“T.N.R 250” ,是The Nouveau Riche 250 的簡寫,指的是Facebook內部250 名元老員工在公司IPO 之後瞬間變身暴發戶。
然而,並非所有的科技公司能如Facebook 般順利。近兩年熱門的矽谷話題經常圍繞在市值過高的科技公司上,它們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在短時內被腰斬,間接導致其他公司的股價連環衰退效應。例如Evernote 股價跌落後,影響到其他獨角獸的估值。尤其是當越來越多的科技新貴因為對獨角獸上市之後的美好未來有憧憬,紛紛加入獨角獸的行列時,時不時的泡沫說,無疑地深深打擊這些獨角獸的員工。
理性來看,若是七年一次的景氣循環真的又會為股市帶來泡沫破裂,那麼這次應當不會如2009 年雷曼兄弟那次般毫無預警、規模龐大。科技巨頭蘋果、Facebook 、亞馬遜、谷歌等科技業的市場很健全、財務體質良好、又深植我們的日常社交生活。因此推論,再次發生泡沫化的機率相對小,即使有,負面影響也不會這麼巨大。只是這兩三年內熱門的泡沫話題,早已導致人人自危的緊張情緒,造成周邊轉職、房市價格等的連動。
2. 求才若渴,物價水準飆漲的矽谷
去年Uber 從谷歌挖走地圖專家的傳言還言猶在耳,過沒多久Airbnb 也加入戰局,成功從其他公司挖腳100 多名員工。越來越多的新創公司仗著資金豐厚、擁有十億以上的估值,挖角不惜開出六位數的底薪、與底薪差不多等值的股票、或甚至百萬美金的限制性股票,無形間哄抬了矽谷整體的物價水準。在投資熱錢與高薪追捧的風氣中,舊金山似乎已經與現實世界脫離。租屋價格幾乎在過去三年內翻倍,一房一廳的月租動輒5000 美元。更遑論隨便買個再平常不過的便當也要500 台幣的窘況。
3. 年輕就是優勢
這雖然是15 年前軟體業開始興起時的老生常談,不過有著良好教育背景又具備一定程度科技敏感的28~35 歲年輕人,似乎漸漸取代了矽谷其他的「老人」。這些年輕人工作拼命,沒有四點必須下班接小孩的限制,常常一工作起來不到半夜不罷休,周末上班也是家常便飯。不論是對Facebook 、Uber 、Pinterest 等這些已經畢業的獨角獸、或是還在獨角獸俱樂部裏面練功的新創公司來說,員工平均年紀有逐年下滑的趨勢。
4. 國外移民成就獨角獸,而新秀獨角獸又需要更多移民的良性循環
對獨角獸來說,美國政府制定延攬高科技人才的政策,是一種良性循環,拜許多來自美國之外的優秀工程師所賜,獨角獸們有著穩定的「人才貨源」。多年前美國經濟蕭條,因此相對容易取得工作簽證,常見許多人持學生簽證(F1)到美國念研究所,畢業之後尋找願意幫員工申請工作簽證(H1B)的雇主。站在獨角獸的角度,因為美國移民政策相對寬鬆,所以新獨角獸有辦法攏絡住來自世界的優秀人才,創造更多的獨角獸。
雖然更多的獨角獸也意味著需要更多人才,但是美國的人才延攬政策尚未跟上腳步。最近一兩年因為景氣蓬勃發展,申請工作簽證的人數暴增,政府每年僅維持開放6萬5000名額(不包含專門給研究生的2萬名額),造成許多優秀員工抽不到工作簽證,也讓不停擴編的獨角獸們有點頭大。雖然獨角獸們積極向政府遊說開放工作簽證名額,但是哪時候美國國會才會立法通過,就不得而知了。
首創獨角獸一詞的Aileen Lee說:「在過去的一兩年間,獨角獸公司的數量增加了一倍。然而有許多公司還只是是紙上談兵,它們短期內的資產還不會符合現現在的估值。其他的,甚至因為永遠融不到資金而成為『獨角屍(unicorpse)』」。無論如何,每一個主要技術的革命,都有可能締造出下一個世代的超級獨角獸。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公司成為百角獸公司(Centicorn)的一天指日可待。
21世紀頭十年的超級獨角獸無疑地是現值3.3億的Facebook,那麼下個十年的超級獨角獸,或是獨角屍,又會是誰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16年5月號
訂閱雜誌
加入Line好友 |
台灣安平漁村出了一個矽谷專家,ㄟ,別搞錯了,是食衣住行的專家。第二專長是在出差的飛機、計程車上交稿…。五年前跑到冰天雪地的芝加哥念MBA,畢業之後無法抗拒溫暖的陽光轉戰矽谷,過著早上窮忙族,晚上變身家政婦,周休二日找節目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