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服務他人是你住地球應該付出的租金。」– 穆罕默德‧阿里 (拳擊手)
"Service to others is the rent you pay for your room here on earth." -- Muhammad Ali, Boxer
文章搜尋
最新消息
英語島Newsletter
天天閱讀英語島,在這裡感知世界,汲取英文的養分。
英語便利店 春假優惠
 

暑假拼英文?先拋開文法束縛吧!

放暑假了。長長的暑假,對許多學生而言,除了休息玩樂之外,也是個充電的良機。而加強英文能力,似乎也成為這暑期充電的常見選項之一。

多年前,任教於高中的英文老師曾向我善意地提醒,說九年一貫的學生進入高中就讀後帶起來特別費勁。據說因為國中英文的課時減少,教材簡化,這批學生的英文程度跟以往比起來有明顯的落差,難以補救。他建議,我們這些處於正規教育末端的大學老師最好要有心理準備,早為因應。現在回想起來,這一席話果真一語中的,不止參加學測指考的高三考生如此,大學生、研究生英文程度的低落,一樣令人瞠目結舌。


學英文好高騖遠,更容易挫敗

希臘神話裡有個暴君叫薛西弗斯(Sisyphus,音標 [ˈsɪsɪfəs]),生性狡詐邪惡,因洩露天機,死後被罰在陰間滾巨石上山。巨石甫至山頂,馬上又滾回山下,如此周而復始,永無休止,因此薛西弗斯的任務(Sisyphean task,Sisyphean音標 [ˌsɪsɪˈfiən])指的就是永無休止、徒勞無功、令人氣餒的工作。

台灣上上下下、不分男女老少,都十分重視英文,學英文可說是全民運動。專家提了許多的方案,寫了不少的計劃,編了大量的教材,投入了驚人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學生英文程度的提升仍然成效不彰,讓人挫敗不解。這推石上山又滾下山的過程,難不成是無法擺脫的宿命,是薛西弗斯的任務,再怎麼努力也無法達成,想再多的辦法最終又回到原點?還是我們都只是好高騖遠,而忘了崇本務實的道理,只要從根著手就可能有解?

這些年來台灣的總體競爭力不僅原地踏步,甚至還有明顯衰退的跡象。財經專家和政府官員擘劃了藍圖,開立了藥方,挹注了經費,依舊不見起色。這台灣競爭力的不振,竟和學生英語力的滯後,有著諸多雷同之處。


義大利畫家 Tiziano Vecelli 筆下的薛西弗斯(photo credit: Wiki Common)

「英語力」不只是聽、說、讀、寫

近年來媒體創造了一個「英語力」的時髦說法,把原本較低階、屬戰術層次的「英文能力」,提升到了較高階的戰略層面。「英文能力」傳統上討論的是英文的聽、說、讀、寫,是局部的、偏重技術面的。而「英語力」則關乎英文學習的動機、計畫、策略和內容,是一種如競爭力、戰鬥力一般,屬較高層次的整體能力。

人類語言紛雜,溝通不易,英文因歷史的因緣際會,成為當今國際上使用範圍最廣的通用語。許多新知都以英文記載,都以英文傳播,加上電腦網路的普及,懂英文,就像是擁有了一扇開往世界之窗。藉由英文,我們也才能夠敞開自家的窗門,讓外人注意到我們的存在,認識到我們的價值,達到雙向溝通的目的。我們若能善用這項語言工具,就可以讓世界上許多資源在自己身旁流動。擁有資源,就意味著擁有優勢。

地球是平的,國界已逐漸模糊,跨國的人力流動頻繁,英語力就是一個可以帶著跑的無形資本。個人當然可以基於種種理由拒絕英文,但有關當局在政策面上,應該要善盡職責,全力保障受教學生最基本的英語力。英文學習的狂潮已在世上席捲多年,台灣自然不落人後,不過卻也因而衍生出許多問題。


幼童提早學英文,真的好嗎?

首先,許多家長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我認為這個觀念需要調整。英文教育不斷向下延伸,可能會干擾下一代母語的學習,也可能會造成價值建立的混亂。幼童成長期應首重母語教育,以及母語文化所蘊含的價值體系,英文過早介入反而容易影響幼童重要的奠基階段。

其次,許多研究都顯示,幼童提前學英文對將來的英語力並沒有明顯的正面影響,有時甚至還會揠苗助長,讓孩子討厭英文。

再者,學童偷跑提早學英文,給正規教育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已經先學的人覺得上課無聊,浪費時間,所表現出來的「這麼簡單,我早就會了」的傲氣,打擊了其他學童的信心,老師在程度落差太大的班上難以因材施教,經常陷入兩難的困境,雙峰現象,可能早在小學階段就已經悄然出現。程度好的人自然有資源能更上層樓,程度差的人多半只能努力掙扎,甚至被迫放棄,之後國高中的課程和環境又不斷地強化學生的兩極分佈。目前英文教育的病灶沈痾,實在是其來有自。

學生英文程度的雙峰現象已成為既成事實,基於社會的公平正義,我覺得政府應該注意城鄉和貧富差距,給弱勢地區與弱勢社群多挹注一點資源,學校則應該盡力照顧英文程度後段的同學。以前的時代,把書念好,在公平的聯考制度下,社會上貧困的孩子就有了翻身的機會。如今大家幾乎都有書念了,把英文念好,在這全球化的時代掌握了這項有利的工具,才能更富競爭力,不會輕易被其他競爭者拋在後面。當然,我們必須承認,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有人唱歌好,有人體育行,有人算術佳,有人就是對英文沒辦法。不過,政府、學校若能務實地針對不同能力需求的人訂出不同的最低門檻,從根著手,因材施教,以積極的作為協助他們達成,那麼個人的視界廣了,競爭力高了,國家的整體競爭力也才能隨之向上提升。


林語堂博士:學英文最好的方法是拋開文法書

那麼,倘若有心想要強化自己的英文,究竟應該從何處著手呢?我們聽聽林語堂先生怎麼說,如何?

林語堂學貫中西,中英文的造詣均屬上乘。他首創把英文的humor翻譯成「幽默」,把中文的「啼笑皆非」翻譯成「between tears and laughter」,至今仍為許多人所津津樂道。

我曾任台北林語堂故居的執行長,那裡藏有許多林語堂的書信文稿、藏書著作、照片檔案、以及相關資料。當時我在館藏裡發現了1954年11月19日《中央日報》對他的報導,題為【林語堂演說〈學英文最好辦法 把明星帶進教室〉】,是這位享譽國際、以英文寫作的中國作家談英語學習的珍貴資料。原稿照錄如下,不做更動,必要時我以括弧加註:

〔中央社新加坡十八日合眾電〕林語堂博士今天告訴此間六百名學校教師說:學英文的最好方法是拋開文法書。林語堂係向此間教師協會演說時提出此語。他說:第二個辦法是去看電影,他提及葛利克萊畢克(按:即「葛雷哥萊畢克」(Gregory Peck))、克拉克蓋博(按:英文名為Clark Gable)、歐德麗赫本(按:即「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等明星是第一流的習用英語教師。林語堂指出教英文的三個主要方法:


(一)文法方法
他指斥這種方法是「浮誇的,迂腐的」。他說:如果文法家們一旦橫行無忌,則一個人的房子起火時,他將不會去喊「火!」而必須遵照文法規則喊個完整句子:「有一處起火」!

(二)翻譯方法
他說這種方法是「懶惰的,有毒的」,因為它使學生時時想著他的本國語言。林博士說:一個中國僕人想要他的英語僱主供膳宿時,會將中國話直接翻譯過來說:「我吃你,我睡你。」

(三)正確方法
林博士說:正確方法是從電影機錄音片上學英語。他說:學生將能和小孩一樣用眼睛和耳朵接近這門功課,或將能以小孩子的速度和準確學好英語。林語堂說:南洋大學(按:新加坡的亞洲頂尖大學)將用正確方法教授英文,文法書將丟在一旁,葛利克萊畢克將被帶進教室。

這段400字的新聞報導寫於60多年前,現在看來雖顯陳舊,然而當時的觀點至今依然有其價值。

林語堂建議我們拋開文法的束縛,擺脫中翻英的干擾,選擇英文造詣佳的明星,用眼用耳跟他們學英文。他強調眼觀耳聽,是要我們由口語入手,因為他認為口語是學好英文的關鍵。只重文法分析,不以口語為基礎的人,必定講不出也寫不出平易自然、純熟道地的英文。能夠靈活運用平常的單字,才是學好英文的不二法門。

林語堂的英文造詣極高,是以英文寫作、紅遍歐美的中國作家第一人。他對於英語學習的觀點歷久彌新,足資我們後代參考學習。

漫漫暑假,想要利用時間精進英文的人,不妨看過來。


文/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前系主任)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My English Year WEEKLY 訂閱制學習
▶立即訂閱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