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沒有味精的新加坡

文/莎賓

傑米奧利佛的2015 Food Revolution Day洗了我半個臉書,這次他找了眾多名人來自創Rap歌曲(註1),不到一天就吸引來自上百個國家的百萬人民,提出他們對於食物革命的請願書。就在同一天,我在Raffles City百貨公司裡的美食街用餐,看到菜單上每一面都寫著大大的「no MSG!」 (不添加味精)。

 Westgate Shopping Mall裡的Koi永遠都要排隊。

調味主導的美食文化
必須在菜單上註明不添加味精,已經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食物革命還有好一段路要走。在新加坡,一般大眾最常用餐的地點是所謂的Hawker Center(熟食中心),格局像百貨公司美食街,用餐環境像傳統菜市場,每次在Hawker Center吃完飯,即使好吃,但都得喝上好幾杯水,熟食中心裡的uncle(註2)煮飯風格都相當狂野。更厲害的是,即使uncle已經把油鹽醬油三寶當潑水節一樣在用,大部分的人都還會再多拿一碟店家自製醬料。

當全球都在擁抱在地食材的時刻,新加坡由於國土大小的限制,有九成以上的生鮮蔬果來自進口。在地食材的好處是食材簡單料理就很美味,也減少了過度烹調過程中任何可能影響健康的物質產生;然而在新加坡,這些進口食材需要更多魔術,傳統中式煮炒方式與東南亞及印度的香料寶藏就是魔術師的道具,創造出讓人選擇性遺忘的美味。

外食主義仍在成長
根據2014年Food Forward Report在新加坡,中國,韓國三地所作的線上調查,韓國人正在瘋露營野炊(近七成的受訪者有露營經驗),中國人開始重視天然食材(超過五成的人會經常性購買有機食物),但新加坡人正在增加外食的時間,而熟食中心依舊是最常見的選擇(超過六成的人表示外食時間比前一年更多)。新加坡不只是一個國家,也是一個大都會城市,透過外食社交的生活方式並不奇怪,因此感覺上健康意識最高的新加坡人,卻在美食當前意志力受到強烈挑戰。

食物革命才剛起跑
以規劃力和執行力聞名的新加坡政府當然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新加坡保健促進局(Health Promotion Board)從今年起推出Healthier Ingredient Subsidy Scheme,補助食用油製造商跟進口商提供較健康用油給熟食中心跟餐廳,六月起提供HPB標章給餐飲業者,幫助消費者辨識。仿間的Cafe開始在菜單上強調哪些是天然食材跟自製料理,以健康為訴求的連鎖餐廳如讓你狂喝湯吃沙拉的「soup spoon」跟素食餐廳「greendot」也進駐各大百貨公司,甚至王品旗下的舒果也在去年來到了獅城。

台灣的食安危機告訴我們,在食物革命中,政府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但鄉民抵制有著更強大的力量。Koi是台灣五十嵐在海外的品牌,在新加坡有超過三十家的分店,口味跟台灣五十嵐幾乎一模一樣(我到新加坡的第一週就有當地同事跟我說,想家的話,就喝Koi lah!)。但是當之前台灣五十嵐因為檢驗出農藥殘留吵得沸沸揚揚之際,新加坡沒有新聞報導,也沒有消費者在社群媒體上關切Koi 的原料,百貨公司美食街裡Koi仍是隊伍排最長的商家。

Food revolution, huh? jialat(註3)!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信仰自由市場機制的新加坡需要的是武昌起義規格的全民覺醒。

(註1)在傑米的世界裡Rap等於快速說話,詳情可YouTube

(註2)新加坡的uncle=台灣的阿伯=日本的歐吉桑=韓國的大叔

(註3)jialat=閩南語的吃力,代表處於一個辛苦的狀況,乃新加坡人常用俗語

 收錄於英語島 2015年8月號
訂閱雜誌 

 

專欄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