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詞典年度代表字:Toxic

每一種語言都會隨著時代演變而產生不同的流行風格,以中文為例,古人習慣用的文言文,現代人不一定看得懂。同樣地,英文在各個不同地方或時間,用字遣詞也都會不一樣,因此學習英文一定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腳步。基於這個理由,每年牛津詞典公布的年度代表字就變成我一定會注意到英文年度大事。

牛津字典公司每年所選出來的代表字(word)或詞彙(expression),並不是因為統計上的理由,反而是反映過去一年來的社會風潮(ethos)、氣氛(mood)、或是主流想法(preoccupation),因此引起廣泛的討論。

今年 “Toxic” 查詢次數上升45%

今年2018年牛津所選出的代表字是toxic,意味「有毒」的意思。從字源來看,toxic是從拉丁文toxicum(毒藥)轉變而來,而toxicum又源自於希臘文toxikon pharmakon,意思是在箭頭上所塗的毒藥。但有趣的是,希臘文pharmakon本身才是毒藥的意思,toxikon其實是指箭頭(bow)的意思,但如今反而成為毒藥一字的起源,可見得文字本身有時候會經過巨大的轉折而變成完全不同的意思。

話說回來,為何toxic一字會成為今年最流行的話題呢根據牛津詞典的說法,過去一年,與toxic相關的詞彙(包括直接或間接的表達)在牛津網路字典中被查詢的次數較前一年上升了45%。牛津字典公司還特別挑出前十大由toxic所形容的名詞,分別為:

Toxic _______

1. Chemical化學
2. Masculinity陽剛性
3. Substance物質
4. Gas氣體
5. Environment環境
6. Relationship關係
7. Culture
8. Waste廢棄物
9. Algae藻類
10. Air空氣

 

俄間諜毒殺事件引起各國關注

排名第一的toxic chemical顧名思義就是有毒的化學物品,但為何它會成為榜首呢?原來今年發生俄國前間諜和他的女兒在倫敦受到nerve agent poisoning神經毒氣的攻擊而引起全球騷動,各國政府開始注意哪些國家擁有且可使用的有毒化學物品。與此相關的詞彙包括toxic substance (有毒物質)、toxic gas (毒氣)、及toxic waste (有毒廢棄物)。尤其是toxic waste之所以引起關注是因為美國今年在經過颶風侵襲之後,政府及社會各方極力防止有毒廢棄物的擴散,另外在印度也出現社會輿論批評企業燃燒有毒廢棄物的行徑。因為燃燒有毒廢棄物將產生toxic gases(有毒氣體),並導致空氣遭受污染(toxic air),世衛組織在今年10月特別針對空污對兒童健康的危害出版報告,讓世界各國對空污的討論更為熱烈。

 

性暴力也是全球「劇毒」

排名第二的toxic masculinity (有毒陽剛味)會引發大眾注意,主要是與好萊塢著名導演的性侵官司,與伴隨而來的反性侵及性騷擾運動 #MeToo movement有關,之後美國大法官提名人選也被控年輕時捲入性侵疑慮而面臨國會聽證會的窘境,讓toxic masculinity成為熱搜的詞彙之一。其實更廣泛的toxic relationship (有毒關係)可能擴及工作夥伴、父母親、及政客彼此之間的關係,甚至在工作環境形成toxic environment或toxic culture。Google公司今年大量員工出走,或是英國時尚品牌Topshop母公司Acradia董事長的性侵及種族歧視醜聞,以及英國下議院議長因為濫用權力霸凌下屬而被迫詞職下台等新聞,都讓toxic environment或toxic culture成為熱搜的關鍵字。

知道了toxic成為2018年度代表字之後,或許讀者也想知道其他入圍的字有那些?如果讀者能夠知道這些字的意涵及其被挑選的理由,相信一定會對英文的世界更加充滿好奇。

看懂2018世界趨勢的入圍單字

Gaslighting 情感操控
操縱者用假信息蒙騙受害人,企圖讓被害人懷疑自己的判斷能力。今年常被拿來形容美國總統川普藉由指控媒體散佈「假新聞」,試圖操縱美國輿論的行為。

Techlash 科技抵制潮
Facebook、Google等科技巨頭影響力漸盛,卻接連爆發個資疑雲及干涉選舉等醜聞,讓政府與社會漸漸醞釀起了一波抵制科技巨頭的風潮。

Overtourism 超限旅遊
因旅遊成本減低,熱門觀光景點在短時間內湧入大量旅客,過度負擔傷害環境、古蹟等重要資產,也使當地居民生活品質驟降。

Incel「非自願處男」
網路上一群自認對女性較不具吸引力,而往往求愛、求歡被拒男性。這個群體有仇女傾向,責怪女人剝奪了他們性交的權力,甚至鼓勵性暴力手段。

Orbiting 用社交媒體「跟蹤」愛慕對象
社交媒體時代下,廣泛出現在「被追求者」身上的現象。追求者突然斷絕了和你的直接聯繫,卻在社交平台上仍用按讚、回應等方式持續「監控」你。

如果還不滿意,過去幾年的年度代表字有:

Youthquake 1 (2017)
Post-truth 2 (2016)
“Face with Tears of Joy” Emoji (2015)

讀者是否能找到似曾相識的回憶呢?(2018.11.20)

1青年震撼:世界各地青年藉由選舉、社會運動為政治帶來改變。
2後事實:在大眾意見的討論與形成中,事實的影響力下滑,取而代之的則是情緒的煽動與信念的凝聚。

 


文/ 鄭貞茂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

收錄於英語島 2018年12月號
訂閱雜誌

 

專欄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