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化的M型社會,一線之間的天堂與地獄

日本趨勢學家大前研一在2006年出版的《M型社會:中產階級消失的危機與商機》書中指出「代表富裕與安定的中產階級,目前正快速消失中。」這是整個資本社會的結構問題,商人趨利、新型態的經濟模型出現…十年後,非洲首當其衝迎來U型社會。

文、攝影/翁士博

朋友都不相信我在非洲的生活費遠比在台北高。
貧富差距不是新聞,台灣經常看到民眾走上街頭,抗議財富分配不均。不論你怎麼切,80%對20%計算,或是1%比99%,都能輕而易舉證明:前端的極少數有錢人,擁有的財富遠高於經濟後段班所有人的財富總和。這是個嚴重的問題,也是國家不安定的因子。但換個角度想:還有人走上街頭抗議,代表情況還沒差到極點!

走上街頭也是需要開銷的,白布條、擴音器、服裝、傳單…花錢外,還有時間成本。換言之,有能力舉辦或參加示威的民眾,至少還不至於生活在赤貧之下三餐不繼,或者,稱得上是中產階級。在薩哈拉沙漠以南的西非地區,鮮少聽聞民眾抗議貧富差距。在寂靜背後,隱藏更巨大的財富分配問題,貧窮者窮到發不出一點聲音,社會根本不存在中產階級。

“越是經濟貧脊的地區,越是沒有中產階級”

越是經濟貧脊的地區,越是沒有中產階級,只有天堂與地獄,中間地帶宛如真空,如此的經濟體質,讓許多國際知名廠商搖頭嘆息。曾說非洲是一塊處女地,是全球經濟的未來新秀,估計到2050年,非洲人口將成長一倍,到22億人之譜,且大半是年輕人,企業建廠投資應大有可為。但實際情況並不樂觀,人口多,不代表消費能力強,沒有中產階級的社會,經濟體質相當嬴弱。

 

特殊市場現象:為了獲利,商人選擇捨棄中產階級市場
貧富大斷層,形成特殊的市場景象。銀行業蕭條,有錢人的錢存國外,窮人身無分文哪有錢存。餐廳只有昂貴西餐廳,吃不起的人就只有路邊攤可以選擇。

可口可樂在非洲獲得民眾一致地喜愛,快速地取代當地傳統飲料的地位,婚禮、慶典、公部門研討會,賓客人手一罐可口可樂的畫面越來越常見。雖然受到歡迎,無奈還是賠錢,因為銷售數字仍不如預期,商店用促銷來清庫存,窮人還是買不起,而有錢人並不熱衷喝可樂。

雀巢公司去年宣布終止在非洲的建廠計畫,大幅裁員,原因是高估了非洲的中產階級發展力道。雀巢在其他國家的成功,中產階級的消費功不可沒,從咖啡、甜食到巧克力,都是中產階級日常生活裡的小確幸。然而,非洲卻沒有成為如歐美、亞洲般的大經濟體。進入非洲市場十年來,投資幾百億台幣建廠和加開生產線,雀巢仍屢屢賠錢,占總人口不到10%的中產階級無法增加銷售額,且沒有成長的趨勢。

 

加速貧富差距的第二原因:出口原料、進口加工成品
沒有在當地設廠,對於貧富差距可能更加惡化。生活在西非布吉納法索的首都Ouagadougou,想要買雀巢巧克力,只能到進口超市,食品講究新鮮空運,售價也就飆漲數倍,在歐洲賣3歐元的巧克力,到了布吉納就變成10歐元,幾乎是當地警衛一週的薪水。


可口可樂促銷活動 (照片來源:© 翁士博) 

西非盛產可可,與其進口原料到歐洲加工,為何不在西非開設工廠直接加工呢?不只是巧克力、咖啡,許多產於非洲的原物料,被運回歐洲加工後再銷回非洲,價格翻漲了數倍,變成富人專屬的高級食品。進口超市外頭停著一排豪車可見一斑。

西非地區至今仍然找不到汽車製造商或是組裝工廠,路上跑的任何一台TOYOTA或是NISSAN都是進口車,車價是台灣的三倍多,就算是中產階級也難以負擔,一般市井小民怎可能買得起?台灣常見的國民車款Altis要花掉西非當地高中教師100月不吃不喝的薪水。

沒有必要考慮在當地生產,降低售價,因為以接單進口方式,單價高也不缺顧客,暴發戶、政商巨賈、外國生意人,無論售價多高都願意下訂。中下層的人不是汽車的潛在買家,而應屬於潛在買家的中產階級,在西非又不存在,汽車國產化對於銷售可說毫無益處。

 

仰賴進口的民生用品越來越多,貧富差距是個死局?
有錢人的家裡不只有汽車,通常還有發電機,等於是第二台汽車,一樣要消耗汽油,維修保養費用驚人。西非國家電力供應不穩定,三不五時大停電,對一般人來說已是家常便飯,但是豪門不想忍受停電帶來的不方便,都會在家裡裝設發電機。又是一個只進口,無法國產的商品。

小至奶粉,大至發電機,都仰賴從歐洲進口,生活開銷頗大。朋友都不相信我在非洲的生活費遠比在台北高,我只能說非洲的貧富問題還會惡化,從現在的極度M型社會,到未來的U型社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國發展研究院(IRD)負責人Denis Cogneau說明非洲的不平等現象有歷史原因:

後殖民國家繼承了殖民國的經濟和社會機制,包括農人在內,社會被清楚劃分為一小塊正式部門和大塊非正式部門。

許多的教育和衛生系統也具有這樣的二元性質。例如首都昂貴的公私立菁英機構,和區域中人手、資源皆不足的核心機構(小學和健康中心)共存。這種狀況下學校的角色十分危險,因一直以來「(對照歐洲社會)學校不只是進入現代部門工作的關鍵,也是取得國家組織、政治力量的途徑」。於是機會的不平等造成政治菁英族群的複製更加明顯。

編輯自:全球之聲「縮減非洲貧富差距」之報導

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錄於英語島 2016年7月號
訂閱雜誌

專欄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