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撞」的名字

取英文名字對台灣人來說不是一件陌生的事,從開始學英文到進入職場,從個人取名到品牌命名,經常都會使用英文名字,但你知道這些名字背後隱含的意思嗎?名字對於個人而言,是專屬自己的代名詞;對於品牌來說,更是給消費者的第一印象。英文名字究竟怎麼取,還真是一門學問。

Corona beer vs. Coronavirus

墨西哥啤酒廠牌「可樂娜」的取名靈感源自於拉丁文Corona,意思是「皇冠」,其品牌商標正是一頂金色的皇冠。然而引發新冠肺炎的冠狀病毒也正是因為其病毒表面帶有向皇冠一樣突起的尖刺,而被命名為「Coronavirus」,導致兩者意外撞名。

Isis vs. ISIS

Isis原本是常見的女性英文名,源自古埃及的生命女神伊西斯,沒想到與2014年崛起的恐怖組織「伊斯蘭國」(the 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Syria)的簡稱ISIS撞名,就連美國老字號藥廠伊西斯也被迫改名為艾恩尼斯 (Ionis)。

Sars vs. SARS

台灣碳酸飲料「黑松沙士」原本以調味原料Sarsaparilla的簡稱「Sars」作為產品的英文名,卻在2003年遇上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疫情,為避免誤會,黑松公司才將產品名稱改成「HeySong Sarsaparilla」。

Ayds vs. AIDS

「Ayds」是由美國藥妝廠牌The Compana Company所生產的「減肥糖果」,宣稱能帶來飽足感和抑制食慾的效果,一度廣受歡迎。但是到了1980年初期,卻意外跟當時新發現的愛滋病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 撞名,雖然拼法不同,但發音完全一樣,導致Ayds銷售量大減,最終退出市場。


收錄於英語島 2020年5月號

訂閱雜誌

專欄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