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跨年的文化氣質

文/張太咪

聖誕節連著新年的假期,是英國一年中最長的假期。其實聖誕節的國定假日只有25跟26日,跨年也只有新年一天,但是很多上班族都會自行請休假變成將近兩週的連假,或是有些公司直接在這期間關門,一直到新年才開張。

觀光客才去看煙火
這段期間最熱門的活動當屬跨年,倫敦泰晤士河畔的跨年煙火每年吸引上千人上萬人參與,但是對英國人來說,去看倫敦煙火其實是觀光客的事!

觀光客印象中的英國跨年,人很多,很歡樂熱鬧,活動很多,煙火壯觀,整晚都要很嗨,我有位英國朋友當初特地去倒數,大笨鐘午夜鐘聲響起,煙火燃亮天空,還有團體演唱,至今印象難忘。但其實倫敦跨年煙火的發展是個意外,並不是每個城鎮都有,只有倫敦跟愛丁堡這兩大型城市有跨年倒數跟煙火活動。且跨年並不一定要外出慶祝,66%的英國人選擇在家跟朋友一起慶祝。

原來倫敦的跨年煙火只是特別計畫一次的慶祝活動,為了倒數進入千禧年,特地在泰晤士河放煙火。千禧年結束了,之後連續三年都沒有河畔煙火,主要因為倫敦市場跟地鐵局意見不和,喬不攏整場活動規劃。跨年煙火終於在2003跨2004時,再度施放,比起現在每年都超過10分鐘的長度,當時煙火只有3分鐘。

你看煙火,我做公益
我剛到英國那一年,還是英國觀光客,事事新奇,去2007跨2008的跨年煙火現場,這大概是我第一次在見識到英國舉辦大型活動的功力,讚嘆不已。現場人很多,每一區每一區劃分的很仔細,越靠近摩天輪煙火區的人數滿了後,就關閉只出不進,一區一區控制秩序,並不混亂。

每次跨年活動當晚的工作人員超過三千名,使用超過一萬六千八百公尺長的護欄管理場地,活動規劃總預高過一千萬台幣。自2014年起,一方面控制人數一方面做公益,開始採非商業的售票制,入場券一張10英鎊。

倫敦煙火一年比一年壯觀,從原本的3分鐘延長到至今的12分鐘,吸引越來越多的人來朝聖。去年就估計有高過一百萬的人到現場看煙火跨年。

英國人選擇低成本的在家跨年
也因此去看跨年煙火是個需要整合資源的浩大行動,需要規劃交通、時間、餐飲、甚至住宿。或許因為成本越來越大,英國當地人轉往在家跨年,而非外出。

近年來調查,2/3的英國人跨年在家過或是去朋友家一起過,開個簡單的家庭派對,準備好吃的餐點跟酒。即使是18到24歲的年輕人,也只有1/3會出門跨年。

如果問到英國人你跨年倒數有活動嗎?大家都會很直接的回答有或是沒有,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如果問到你會慶祝聖誕節嗎?這問題就得小心一點了,因為許多倫敦人有著不同種族跟宗教文化背景。

傳統上聖誕節雖然屬於宗教的節日,現在已趨向為一個歡樂佳節Festival的概念,在多元社會裡,大眾文化自然而然會避免觸碰到尖銳的宗教項目。

辦公室調查,非英國人怎麼過節?
我問了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你們會慶祝聖誕節嗎?怎麼慶祝?大部分的「外國人」會舉辦不同程度的全家聚會。有位印度裔同事有整套的佳節慶祝,家裡有聖誕樹、相關擺設,當天也會吃火雞跟送禮物,即使之前住印度時並沒有這樣做。

其他同事告訴我,25日當天會在家裡煮大餐,全家聚在一起團員,也會買禮物互送家人,尤其是送給小朋友,但是通常都沒有特別佈置家裡,或架設聖誕樹。猶太人同事原本就有猶太人的過節方式。不過信仰穆斯林文化的同事跟朋友,就相對低調很多,頂多是利用佳節放假時期,全家人聚聚會,很少聽到有買禮物互送的,這也是尊重其他人的過節方式。

有的同事提到,過節其實是為了小孩,因為學校裡通常都會提到聖誕節,同學間也會討論想要跟聖誕老公公討什麼禮物,假期後討論收到什麼禮物。為了不要讓小孩失望,就也做簡單的慶祝跟送送禮物。

想到跨年只想到演唱會
台灣的跨年活動之所以長期為人詬病,多是一成不變的演唱會,抑或在每座城市競爭似地升起煙火,強調為觀光而戰。儘管科技進步,聖誕節與跨年有了更多元的意義,過節的方式卻不一定要被宣揚的消費觀綁架。大型活動加入更深刻的文化、公益意義,忙碌的現代人,撥出時間與家人朋友同慶平安度過一年,都會是很好的選擇。

收錄於英語島 2017年1月號
訂閱雜誌

專欄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