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服務他人是你住地球應該付出的租金。」– 穆罕默德‧阿里 (拳擊手)
"Service to others is the rent you pay for your room here on earth." -- Muhammad Ali, Boxer
文章搜尋
最新消息
英語島Newsletter
天天閱讀英語島,在這裡感知世界,汲取英文的養分。
 

為何股票需要長期投資?

通常賠錢比獲利更有感

最近讀了一本有關理財與幸福的書, 書名叫做「How much is enough?」, 其主要意旨在闡述正確的理財觀、以及如何平衡金錢收入與人生目標,以便達成人生的終極幸福。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列舉許多投資人經常犯的錯誤,例如短視近利便是其中之一。

股票投資人對一家企業股價的印象可能僅停留在過去一段時間的行情,而無法判斷這家企業的未來前景,因此一旦這家企業的股價發生很大的波動,跳脫投資人所認知的區間,投資人無從決定新的股價是否合理,便容易產生恐慌,進而採取不理性的行 動。

在這過程當中,投資人對於獲利與虧損的態度明顯不同。在學理上,多數投資人被歸類為風險虧損趨避者(Loss-aversion),對於獲利比較沒有感覺,但對於賠錢則感到非常心痛,用一個例子更能說明這樣的情況。

先做一個測驗:

多數人對於這兩個問題的開始陳述沒有太大感覺,但覺得這兩個問題並不相同,同時多數人在問題一時會選擇選項A, 在問題二時會選擇選項B。但其實這兩個問題是一樣的,因為從數學機率來看,無論是問題一或問題二的選項A都是穩穩拿到2萬5千元,選項B則是期望值為2萬5千元。

 

趨避風險的心理讓人不理性

以一個理性投資人來看,這兩個問題的選項只是在確定的2萬5千元收入與不確定的2萬5千元之間的差別而已,但為何投資人在問題一與問題二之間會做出不同的決定呢?這是因為,投資人在問題一的選項B雖然有機會可以得到額外的收入,但不確定的額外收入還是比不上確定的收入。

在問題二裡,投資人則寧願選擇選項B,以便有機會避免損失,雖然也有可能面臨更大的損失,但投資人仍不願意接受確定的損 失,就是這種損失趨避的心理, 讓投資人在股市裡常常做出不合理的決定。 換句話說,雖然投資人對於股市的波動都耳熟能詳,但對於自己手中持股價格下跌時,往往無法理性判斷,不願認賠殺出,因而套牢的股票越套越牢。相對地,持股價格上漲時,投資人對於未來獲利可能持續增加的感覺,不如獲利了結、穩穩落袋為安的感覺,因此可能太早賣出,錯失未來一大段股價上漲的獲利,這樣的情況也部份解釋為何許多人無法從股市中獲利。

 

投資人容易迷失在短期股票

此外,股票市場波動的特性讓它與一般固定收益商品相比,顯然不適合短期投資,因為投資人面對的兩個選項分別是確定的收入 與不確定的收入,可能較高或較 低,根據上面的例子,投資人比 較會選擇確定的收入,亦即固定收益商品(如定存),而不會選擇風險較高的股票。但如果投資期間拉長,股票市場通常會呈現往上的格局,亦即獲利的機率會拉高,這時候與固定收益商品相比,可能選擇股票投資會是比較理性的行為,但因為投資人短視的結果,可能太早賣出或是頻繁交易,導致投資人無法享受股票投資應有的成果。 研究顯示,經常短時間檢視自己手中持股的人比較容易陷入短視的迷失,平均持股期間較短,股票投資報酬也會低於持股期間較長的報酬。(2018.3.21)

 

***

所有投資散戶都應該要認識: Peter Lynch。
退休股票基金管理人, 基金界傳奇人物。

Lynch曾帶領Magellan Fund(麥哲倫基金,原名Fidelity Fund)的總資產從2000萬成長到140億美金,僅12年就讓麥哲倫成為全球最大基金。

他有3大黃金規則,經常為人傳頌:

1. No expert can precisely predict the market.
沒有人能完美預測市場。

2. Know what you own, and know why you own it.
了解你擁有的東西、以及為什麼擁有。

3. There is always something to worry about, BUT don't.
不需要瞎擔心。


文/鄭貞茂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18年4月號
訂閱雜誌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