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服務他人是你住地球應該付出的租金。」– 穆罕默德‧阿里 (拳擊手)
"Service to others is the rent you pay for your room here on earth." -- Muhammad Ali, Boxer
文章搜尋
最新消息
英語島Newsletter
天天閱讀英語島,在這裡感知世界,汲取英文的養分。
英語便利店 春假優惠
 

【教授不點名】以視覺影像傳遞歷史與藝術價值 西班牙電影傳人—卡洛斯・索拉

【閱讀重點】

1. 西班牙知名導演卡洛斯・索拉,在將要獲頒哥雅影展終身成就獎的前夕離開了人世,在世期間留下許多經典影像作品,類型橫跨電影、舞台劇、歌劇、攝影,影壇地位崇高。
2. 索拉的作品風格多變,劇情層次豐富,善於表現激昂的情感,他所關心的題材也涉及深度的歷史、文化、藝術、社會內容,成為其電影作品的特色。
3. 其生前最後一部作品為《牆壁會說話》(Las paredes hablan),記錄了從史前的山洞壁畫到現代藝術的變革史。其才華與與畢生對電影的奉獻,讓幾位大導演皆盛讚他為「西班牙電影翹楚」。

西班牙電影的巨人

西班牙二十世紀縱貫六O、七O和八O年代的電影高峰與知名導演卡洛斯・索拉 (Carlos Saura,1932-2023) ,在西班牙哥雅影展要頒給他終身成就獎的前一天,也就是2月10 日離開人世。1月4日才度過91耆壽的他,是西班牙最後一位經典電影的傳人。
60 年來拍了約44部長片,數部短片等經典作品,帶領觀眾以視覺影像走過西班牙內戰後從獨裁到民主的歷程。索拉逝世前表示:「有生之年我很幸運地有機緣創作所有最吸引我的藝術工作: 電影、舞台劇、歌劇、攝影,我這一生也從未間斷過素描和繪畫」(卡洛斯的哥哥安東尼歐·索拉 (Antonio Saura,1930-1998) 是知名的超現實主義畫家)。

從寫實到奇幻的拍攝風格

索拉的電影可以概括分為幾個階段和風格: 六O年代的寫實風格,以暗喻方式呈現內戰的殘酷謀殺,例如《狩獵》(La caza),三位朋友相約狩獵,因錢財和利益糾葛搞到相互槍殺身亡,最後一位最駑鈍的逃過一劫。電影畫面定格在血腥後的遁逃畫面。這是暗喻「鬩牆之禍」的內鬨與內戰,對人如對獸的殘忍對待是索拉童年時期隨著家人四處躲藏的逃難記憶。
七O年代的索拉進入超現實主義的「奇幻世界」,深受布紐爾和伯格曼的影響,蒙太奇的場面調度,將過去與現在的畫面不時置換,在記憶的時空中跳躍,是二十一世紀大家熟悉的克利斯多福・諾蘭的《記憶拼圖》(2001) 的懷舊版。《初戀安赫莉嘉表妹》(La prima Angélica) 和《飼養烏鴉》(Cría cuervos,影射俚語「恩將仇報」之意),奠定了索拉在西班牙影壇的「神」級地位。兩部影片都是以切割時空 (童年和成年),彼此交錯回想的影像,勾勒佛朗哥時期的社會災難或家庭悲劇,以及長大成人不堪回首的苦澀。《飼養烏鴉》是索拉和同居多年的潔拉汀・卓别林 (即卓别林的女兒) 第四部合作的影片,潔拉汀一人分飾母女兩角: 長大後的安娜回憶童年失恃,繼而又失怙的孤雛與孤寂。原來母親犧牲自己的志趣,回歸家庭,而父親卻外遇,安娜疑似在牛奶下毒讓父親不慎喝下而死… 安娜想念逝去的母親,經常意識到母親的靈魂常伴生活周遭似真又虛的感應。

跨足藝術性歌舞電影

千里馬需要伯樂的慧眼識英雄。六O–七O年代,索拉的伯樂是製片人格雷赫塔 (Elías Querejeta),兩人合作了十二部影片。八O年代開始,索拉與知名佛拉門哥男舞者安東尼歐・加德斯 (Antonio Gades) 合作,開啟他歌舞電影的新紀元,也是許多觀眾面臨跨藝術賞析考驗的作品。最著名的三部曲,是從羅卡 (Federico García Lorca) 的劇作改編的《血婚》(Bodas de sangre),梅里美 (Prosper Mérimée) 的小說改編的《卡門》(Carmen) 和法雅 (Manuel de Falla) 的音樂作品改編的《亡靈之舞》(El amor brujo),三部作品有許多場景以佛拉門哥舞的節拍和舞姿詮釋情節和情緒,非一般觀眾會立即理解的作品。

劇本觸及拉丁美洲 風格戲劇多變

索拉的觸角與關懷不僅在西班牙,更延伸到拉丁美洲的歷史敘事,例如《安東妮葉塔》(Antonieta)、《黃金國》(El Dorado),一為當代,一為征服史。《黃金國》(El Dorado) 敘述十六世紀西班牙征服者抵達新大陸尋找「黃金國」的傳說,首領之間各懷鬼胎,彼此猜忌引起殺戮的過程,再一次影射了「鬩牆之禍」的不幸。《安東妮葉塔》敘述墨西哥的演員、作家和文化推動者安東妮葉塔 (Antonieta Rivas Mercado,1900-1931),也是女權的護衛者,她曾經是總統候選人瓦斯康塞羅 (José Vasconcelos) 的紅粉知己,卻因諸多政治與愛情的不順遂,在巴黎聖母院舉槍自戕,三十年華就此香消玉韻。
二十世紀末到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世紀轉折間,索拉的作品更是多元多變,已經到了從心所欲不踰矩、揮灑自如的境地。一方面有人物傳記電影,例如《哥雅在波爾多》(Goya en Burdeos),刻畫西班牙十八世紀畫家哥雅最後的生平。《布紐爾和所羅門的聖殿》(Buñuel y la mesa del rey Salomón) 敘述二十世紀西班牙文藝三傑 (布紐爾、羅卡和達利) 在托雷多市研究約三千年前所羅門國王的聖殿的下落之謎。
此外,索拉也拍了一系列歌舞紀錄片,將西班牙、葡萄牙、阿根廷等南美鄰國特有的舞蹈和樂曲拍攝下來: 從舞團練習的場景開始,錄製訓練、預演和表演的過程,作為最寫真的文化紀錄。例如《探戈》(Tango)、《莎樂美》(Salomé)、《塞維雅舞曲》(Sevillanas)、《佛拉門哥》(Flamenco)、《伊比利亞》(Iberia)、《法朵》(Fados,葡萄牙語為宿命之意)、《索拉的豁達舞》(Jota de Saura) 等等。若說「佛拉門哥」和「法朵」已經形塑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國舞形象,「塞維雅舞曲」就是安達魯西亞首府塞維亞的代表舞蹈 (前兩者為哀怨悲戚,後者為歡欣活潑);而「探戈」更是南美從低下階層舞蹈逐漸引起重視,提升到社會文化的圖騰,於今 (2009) 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界定的人類的文化遺產。索拉生於西班牙庇里牛斯山邊界的烏維斯卡省 (Huesca),屬於亞拉岡自治區 (Aragón),豁達舞便是這個區域特有的舞蹈,也屬於輕快活潑喜樂的舞曲。

才華與影響力巨大

值得一提的是,《莎樂美》(Salomé),這個源於《聖經》,爾後在文學或繪畫上衍生多種版本的「致命的女人」與施洗者約翰的故事,二○○四年曾經是台北電影節的開幕影片。索拉以鏡頭捕捉舞蹈美感的嫻熟技巧,與舞蹈家阿依達‧葛梅茲 (Aida Gómez) 領銜的舞團合作無間,讓《莎樂美》這支難度頗高的電影,除了成為真實的佛朗明哥舞的舞台,也融合許多不同舞蹈 (塞維亞舞曲,波麗露,土耳其舞蹈…等等),來到台灣演出。從這一系列紀錄片和電影看來,不難理解西班牙為何將索拉稱為「西班牙電影的巨人」了。
索拉生前最後一部作品,也是紀錄片《牆壁會說話》(Las paredes hablan) 在他逝世前一週才正式在各大院線登場放映。《牆壁會說話》記錄了繪畫藝術的變革史,從史前的山洞壁畫到現代藝術,「牆壁」作為畫布的功能和藝術表現。
去年想拍《畢卡索》作為今年畢卡索逝世五十週年的紀念作,隨著索拉的歸去,成為他一生電影連結繪畫的未竟之作,但已不影響馬丁·史柯西斯、伍迪艾倫或是史蒂芬史匹柏盛讚他是西班牙電影翹楚的美譽。

文/ 台大外文系教授 張淑英

 史嘉琳《英語思維50講》每個人的英語基本功,看課程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