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服務他人是你住地球應該付出的租金。」– 穆罕默德‧阿里 (拳擊手)
"Service to others is the rent you pay for your room here on earth." -- Muhammad Ali, Boxer
文章搜尋
最新消息
英語島Newsletter
天天閱讀英語島,在這裡感知世界,汲取英文的養分。
英語便利店 春假優惠
 

「賈伯」的一生--馬奎斯紀錄片

 

馬奎斯逝世三年了,斯人已遠,但是他留下來的作品永恆長青。世紀傑作《百年孤寂》出版迄今五十週年(1967-2017),今年是懷念馬奎斯、紀念他的創作最好的時光,追憶半世紀的光華。曾是他最忠實的盟友、最犀利的讀者和評論家,卻彼此40年互不聞問的尤薩(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七月在馬德里大學暑期國際研習營重談他的馬奎斯經驗,盡是佳評稱許,絕口不提兩人恩怨。

2014年4月17日馬奎斯辭世後,首先是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哈利.蘭森中心(Harry Ransom Center)向家族蒐購了他的作品、手稿、訪談、書信、專欄…等珍貴文獻,2015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同時,旅居巴塞隆那的英國導演賈斯汀.魏伯斯特(Justin Webster)也完成紀錄片《賈伯的一生—馬奎斯的創作》(GABO—La creación de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今年在《百年孤寂》面世五十週年,贏得諾貝爾文學獎桂冠滿35週年的日子裡,魏伯斯特這部紀錄片成為馬奎斯生前最後的紀錄與見證。

片名以「賈伯」為名,兩個副標:「馬奎斯的創作」和「真實的魔幻」,以此綜觀馬奎斯魔幻現實的寫作人生。「賈伯」之名是他的名字加布列 (Gabriel)的暱稱,親朋好友喚他「小賈伯」(Gabito);1954年到《觀察家》(El Espectador)日報工作後,其副主任Eduardo Zalamea Borda稱他為「賈伯」(GABO), 一直沿用迄今,變成大家熟悉的馬奎斯的暱名。

《賈伯的一生—馬奎斯的創作》以訪談、朗讀作品、出版品、實地拍攝、相關的紀錄片文獻剪影製作成一部90分鐘的紀錄片。受訪人除了馬奎斯以外 (此部分為剪輯彙整馬奎斯生前受訪錄製的影片),實際訪問了哥倫比亞作家Juan Gabriel Vázquez;《馬奎斯的一生》傳記作者傑拉德.馬汀 (Gerald Martin);馬奎斯的弟妹哈梅(Jaime García Márquez)和艾伊達(Aida García Márquez);《觀察家》發行人Guillermo Cano,幾家報社記者Jon Lee Anderson、María Elvira Samper和Enrique Santos等人。

紀錄片裡最重要的訪談集中在幾位舉足輕重,影響深遠的人物上:前美國總統柯林頓,馬奎斯曾經是他在白宮的座上客,替卡斯楚傳話,承諾三件事:公衛、教育和反毒;哥倫比亞總統加維里亞 (César Gaviria;1990-1994 擔任總統)對國寶作家的推崇;哥倫比亞作家與外交官阿布雷優.孟多薩(Plinio Apuleyo Mendoza),他和馬奎斯共同執筆出版訪談錄《番石榴飄香》(El olor de guayaba),哈利.蘭森中心也保存了大量的兩人書信往來原稿;另一位則是西語出版界的教母—所有西語知名作家的推手,卡門.巴爾賽(Carmen Barcells)。卡門.巴爾賽 2015 年以85 高齡辭世。

紀錄片從馬奎斯七歲與祖父母共同生活的童年記憶開始,苦等不到退役養老金的祖父,生活中經常談論死亡的議題,還有極度迷信的祖母,總是謹守家鄉的習俗禁忌;從小輾轉自故鄉阿拉卡達卡(Aracataca)遷移到蘇克雷(Sucre)再到首都波哥大,形塑了不愛說話的馬奎斯兩個寫作的主題:孤獨與鄉愁。1948 年四月的「波哥大暴力」事件(El Bogotazo-La Violencia)讓「暴力」也成為馬奎斯創作的軸心。他認為「最讓人痛苦的事,莫過於看到『活著的人群在凜冽寒顫中冒著熱汗,知道死亡行將降臨而無能為力。』」

馬奎斯在《全球日報》(El Universal) 和《觀察家》的記者經歷,之後歐洲的駐外生活(巴塞隆納、巴黎),再因政治事件到古巴、墨西哥… ,諸此他鄉逆旅讓他寫出後來一系列的報導文學和精彩小說,比文學還魔幻,比新聞還寫實。例如,《枯枝落葉》、《沒人寫信給上校》、《預知死亡紀事》、《船難紀事》、《獨裁者的秋天》…等等,而《百年孤寂》就是他嘔心瀝血的頂尖傑作,柯林頓口中「福克納之後最精彩的小說」。如果《百年孤寂》傳遞所有的末世、悲觀與絕望,《愛在瘟疫蔓延時》就是標榜用愛解決一切,迎接美麗新世界的開始。於是乎,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典禮的致詞中,馬奎斯說出了「讓愛和幸福變成可能,讓那些被判處百年孤寂的人有第二次的機會」。紀錄片中也透露了馬奎斯心中的確有一座「諾貝爾文學獎」的理想目標。因為「書寫是對抗和護衛自己的命運的武器」。

「贏得諾貝爾獎是您這生最重要的時刻…」,當記者開口提問時,

馬奎斯的回答是:「不,我這一生最重要的時刻是我出生時」;

「要如何抵抗不公不義,要如何有權自主,決定自己的生死……」,

“Escribir mucho!”—「持續寫作」是馬奎斯最堅定的答案。


 

#關於 馬奎斯(1927~2014)

  • 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
  • 經典巨著「百年孤寂」(1967)被翻譯成35種語言
  • 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馬奎斯有個很古老的迷信,相信黃色的玫瑰能帶來好運氣經常可以在他的翻領上看到一朵黃玫瑰。此外,馬奎斯辭世時,一束束黃玫瑰送抵他家門口,悼念這位「史上最偉大哥倫比亞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更多關於西班牙文化的文章可以到張淑英教授教授不點名-- 西 風歌專欄(手機版點此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電影賞析系列: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17年9月號
訂閱雜誌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