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est】全球誰最有權勢?

德國總理Angela Merkel,自2005年起帶領德國走過金融風暴、歐債危機,堅定務實的行事作風頗受德國人民的肯定,兩度連任。德國是歐洲第一大經濟體,在歐盟的影響力蒸蒸日上,有媒體因此稱梅克爾為Queen of Europe。
2015歐洲的兩件大事,一是各國通過希臘紓困案,二則是近月來震驚全球的難民危機。梅克爾在這兩件議題上均扮演關鍵的角色。面對爭議不斷的難民政策,她堅持不退讓:「假如在難民危機,表現出友善接納,卻要為此做道歉;那麼,(德國)就不再是我要的國家。」這也讓國際社會看到她不一樣的一面。
收容難民的理性與感性
德國對難民的友善態度贏得各界的掌聲,但其實這已經不是德國第一次敞開國門接納外來者了。德國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移民國家,人口約8100萬人,移民人口就佔了13%。其中多數移民來自東歐或南歐,單是土耳其的移民就有200萬人。
1961
二戰結束,德國受損嚴重。為了重振經濟、填補勞動力的空缺,招募來自土耳其的勞工到德國工作。至今德國內仍有許多第三代的土耳其裔德國人。
1980
越戰結束後,越南國力大傷,為了促進產業轉型,求助於當年同為共產政權的東德。兩國簽署協議,開放上萬名越南勞工到德國學習技術。
1989
德國最大的移民來源不是外國人,是自己人!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東德開放邊境,一個星期內,從東德湧入西德的人數高達430萬人,相當於東德四分之一的人口。
1992
1990年代,南斯拉夫聯邦結體,分裂為六個國家,230萬人因為戰亂無家可歸。德國是南斯拉夫最大的貿易夥伴,一向與巴爾幹半島各國關係友好,宣布接收35萬民。
難民口中的「歐洲良心」
梅克爾的難民政策為她贏得「梅克爾媽媽」的美名,但隨著德國境內的難民人數飆破80萬,國內也掀起了多波的反彈聲浪。面對批評和支持度下滑,梅克爾說:「民調不是我的考量標準,解決問題才是我的考量標準」。
"We know that our freedom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cts of terror. Let's give the terrorists the answer by adhering to our values and helping strengthen them for all of Europe. Now, more than ever." 我們明確知道自由的重要性勝過恐怖攻擊。因此,我們給恐怖份子的回答就是堅守我們的價值,並幫助全歐洲也做到這點。一直以來如此,現在更是如此。--針對巴黎黑色星期五恐怖攻擊,梅克爾的回應
是誰在反對移民?
「愛國歐洲人反對西方伊斯蘭化」(Patriotische Europäer gegen die Islamisierung des Abendlandes,簡稱PEGIDA)是德國反 對移民的右派民間團體。創辦人巴赫曼(Lutz Bachmann)是一名具有竊盜與傷害前科的前職業足球員。
從2014年10月開始,PEGIDA就開始在德國東部的德累斯頓市舉行遊行抗議。一開始,每週的遊行參加人數不過幾百人,並未引起太大注意,但到了12月底,卻激增到1.7萬人。他們手中舉的標語寫著:「我們是人民」、「反對德國伊斯蘭化」。
PEGIDA今年10月20日舉辦成立滿周年遊行,有近2萬人參加。成員對梅克爾政府的作為表達強烈不滿,要求政府建立更嚴格的移民制度,並加強遣送非法移民。
全球誰最有權勢
![]() |
Vladimir Putin "I've a feeling that I will get everything I want." 我總是能夠得到我想要的 |
俄羅斯總統普丁今年被Forbes選為全球最有權勢人物榜首,這位強硬的獨裁者在2014年因出兵侵占克里米亞半島,並在烏克蘭發動戰爭,使俄羅斯遭到國際制裁,貨幣盧布(Ruble)貶值、經濟衰退,但這些都影響不了俄羅斯人對普丁的支持,今年6月份的民調顯示,普丁的支持率高達89%。
普丁10月再表態支持敘利亞阿塞德政權,擴大對伊斯蘭國的空襲活動,強勢的行動突顯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在中東議題上的軟弱無力,普丁強硬的反恐作風獲得不少掌聲,也提升了俄羅斯在全球政治舞台上扮演的重要角色。
普丁連續贏得2000年和2004年總統選舉,受限於俄羅斯憲法規定連任限制,無法參選2008年總統選舉,普丁欽點的接班人Dmitry Medvedev最後贏得選舉。2012年再度出任總統至今,牢牢掌握俄羅斯權力核心。
俄皇普丁 2000年後普丁掌握俄羅斯所有大權,強人專制的作風為俄羅斯帶來經濟提升與政治穩定,在普丁治理下,俄羅斯歷年GDP呈現上升趨勢。同時,普丁牢牢掌控國內媒體,三大電視網都受到管控,透過電視宣傳普丁的英雄形象,反對黨領袖Boris Nemtsov曾說:「共產主義與普丁主義差別在哪裡?普丁主義更加聰明,它只剝奪你的政治權利,不碰你的個人自由。」普丁入侵克里米亞半島和支持東烏克蘭親俄叛軍,激起俄羅斯民族主義高漲,俄羅斯人相信普丁能夠帶領他們重回蘇聯時代的榮光,儘管國內有零星的反抗聲浪,仍難以撼動普丁的霸權。
北極熊虎視眈眈
克里米亞半島
烏克蘭與敘利亞分處黑海與西亞地區,這兩個區域是俄羅斯勢力向外擴張的重要路徑。2014年,克里米亞舉行公投,決定是否脫離烏克蘭獨立並加入俄羅斯,最後超過9成民眾支持獨立並申請加入俄羅斯聯邦,使得俄羅斯勢力擴張至黑海地區,掌握重要出入港口。
敘利亞
敘利亞內戰至今已滿四年,根據聯合國統計,死亡人數高達22萬人,這場戰爭的本質為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的衝突,各國勢力各自支持不同的派系,敘利亞可說是集所有中東問題的縮影。普丁支持阿塞德政權,是為了繼續鞏固俄羅斯在中東的勢力,並突破被歐盟包圍的態勢,他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強勢介入,也突顯了美國的中東政策失敗。
被暗殺的異議者
在俄羅斯,批評總統普丁及國家的異議人士通常不會有好下場,舉凡反對黨領袖、記者、人權律師,通通遭到暗殺,很難不讓人聯想普丁在背後操控,不符合政治正確的言論就會被消音。
![]() |
2015年遭暗殺 Boris Nemtsov 反對黨領袖, 俄羅斯前任副總理 |
![]() |
2009年遭暗殺 Natalya Estemirova 人權律師 |
![]() |
2009年遭暗殺 Stanislav Markelov 人權律師、 調查記者 |
![]() |
2006年遭KGB毒殺 Alexander Litvinenko 前俄羅斯情報官 |
![]() |
2006年遭暗殺 Anna Politkovskaya 調查記者 |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15年12月號
訂閱雜誌
| 加入Line好友 | ![]() |

擔心生理健康,心理卻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