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服務他人是你住地球應該付出的租金。」– 穆罕默德‧阿里 (拳擊手)
"Service to others is the rent you pay for your room here on earth." -- Muhammad Ali, Boxer
文章搜尋
最新消息
英語島Newsletter
天天閱讀英語島,在這裡感知世界,汲取英文的養分。
 

芬蘭基本所得實驗 結果出爐

 

芬蘭決定結束UBI實驗計畫

報載芬蘭政府決定明年元月結束全民基本所得(Universal Basic Income,UBI)的實驗,不再延長這項備受各界矚目的社會福利計畫,而將研究改以其他福利方案來替代,這是否意味由政府提供民眾基本所得的構想胎死腹中呢?

2017年1月芬蘭政府決定推出UBI實驗計畫,是歐洲第一個由政府來推動的國家。其做法是由政府隨機挑選2,000名年齡介於25歲至58歲的失業者,每月發放560歐元(約新台幣1.65萬元),並未附帶任何求職或工作要求,找到新工作的人可以繼續領取同樣金額。

這項計畫的目的是在觀察保障收入是否能夠幫助失業者在求職過程中,藉由平衡其財務缺口,從而提升其從事有薪工作的誘因。從芬蘭政府決定暫時終止這項計畫來看,這項實驗表面上看起來是失敗了,但執行這項任務的社會安全機構Kela則認為這項計畫的實施期間太短,還無法看出成效,政府應該要擴大支出範圍及延長期間,才能看到效果。

 

左右派皆支持,為何喊停?

持平而論,芬蘭這項實驗並非真正的UBI,因為政府給予基本所得的對象並非全民,而只是一個小樣本數的失敗族群,另外每月支付的金額也不是很多,是否能達到當初平衡失業者財務缺口的目標也不無疑慮。不過芬蘭政府當初實施這項計畫,不論是左派或右派人士都表達支持之意,左派人士認為這項計畫可以降低貧窮以及消弭社會不公平現象,右派人士則認為這項計畫可以簡化政府繁雜的各項社會支出,降低政府官僚體系的干預。既然如此,為何芬蘭政府要喊停這項計畫呢?主要理由,仍在於經濟學上的一個老問題,亦即政府提供補助能否提高失業者的工作誘因?

 

無條件補助反讓人不想工作

傳統經濟學認為,政府給予失業者的金錢補助,往往會創造出失業者不積極找工作的反誘因(disincentive),因此多數國家政府在提供失業救助時,通常都會對救助期間及金額設限,並附帶一些條件,如失業者必須積極找工作等。但芬蘭政府的這項實驗並不附帶任何條件,實驗結果不但沒有達到其原先希望達到的效果——即刺激失業者積極找工作,反而增加全民不工作的誘因。

例如對於需要救助的失業者,並不需要以找工作為前提才能得這筆資助,那又為何需要找工作呢?對於不需要資金救助的民眾來說,整個失業救助計畫所需的資金,政府最後可能以增加所得稅收來因應,這對於認真工作的人也會形成不工作的反誘因。

 

芬蘭提高工作誘因的新制度

因此,芬蘭政府打算以另外一套制度來取代UBI,這套制度被稱為全民信用機制(Universal Credit),英國在2013年開始實施,成效還不錯,因此芬蘭政府打算效法。Universal Credit的基本精神在於簡化政府複雜的社福支出,如嬰兒津貼、房屋津貼、食物津貼等,這些津貼補助都有其條件,因此造成龐大的官僚成本,簡化之後政府可以一套較為簡易的方法給予民眾補助,條件也較少,這樣的做法可以降低政府行政作業成本,同時達到提高民眾工作的誘因。根據經濟合作暨開發組織(OECD)的研究,Universal Credit運作成功的話,將可降低芬蘭的貧窮率,從11.4%降至9.7%。

 

全民基本所得理念尚未完結

其實UBI失敗的真正原因,在於經費不足。原先每月補助的金額是每月800歐元,但最後只給560歐元,這樣的金額只有對於非常貧窮的人才有感覺,對於一般人則不大夠用,因為這筆錢只夠付首都赫爾辛基郊區的房租。而且適用的對象只有2,000人,如果要適用到全國民眾,那總金額將會遠遠高出現行政府總收入,造成嚴重財政赤字,2016年瑞士也曾經倡議要給予全體國民每月無條件發放2,500元瑞郎,最終也以失敗作收。

不過支持UBI的人士仍未死心,他們認為UBI的理念在全球其他地方仍在實驗中,例如美國加州奧克蘭政府每月支付其居民2,000美元,肯亞政府每月支付民眾23美元,其他地方政府也有正在研議推出UBI制度,因此對於UBI的支持者而言,這項制度仍未完結(Not “Finnished”)!(2018.5.21)

 

世界進行中的基本收入實驗

 

 

資料來源:basicincome.org 


 

文/鄭貞茂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18年6月號
訂閱雜誌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