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服務他人是你住地球應該付出的租金。」– 穆罕默德‧阿里 (拳擊手)
"Service to others is the rent you pay for your room here on earth." -- Muhammad Ali, Boxer
文章搜尋
最新消息
英語島Newsletter
天天閱讀英語島,在這裡感知世界,汲取英文的養分。
英語便利店 春假優惠
 

時光旅行—非洲是四十年前的台灣

文/翁士博

傳統的茅草屋

台灣的過去
時常聽起爸媽描述他們小時候的生活:全村子裡只有一台黑白的電視機,大人小孩就擠在雜貨店的門口,瞪眼看著棒球賽轉播;怕鞋子弄髒或穿壞,就拎在手上打赤腳上學;白米很珍貴,通常是吃地瓜根莖類當主食;小孩的遊樂場在外頭,爬樹、玩泥巴、滾廢輪胎;姊姊的衣服給妹妹穿,制服縫縫補補撐過一個又一個三年。這些遙遠的故事和陳舊泛黃的照片,都是高度發展的台灣,早已逝去的風景。

每當仰臥在星空下,瞪著忽明忽暗的星星閃爍著可能是數百萬年前發出的光芒,想像著在那顆星球上,看到的地球應該也是過去的畫面。如果我可以瞬間飛到那顆星球上拿著望遠鏡,理論上可以目睹地球的過去。聽來是遙不可及的幻想,直到踏上非洲的土地,才發現原來時光旅行是可能的,不但看到,還可以摸到過去的世界。

非洲的現在
薩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是全球經濟發展程度最低、人類文明指數也最低的地區。至今貧窮的原因很多,除了歷史上列強殖民與軍閥內戰的人為因素之外,天然資源的不足,也是拖緩當地發展的先天缺陷。生存的要素中,只有陽光不缺,而乾淨的空氣、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都是奢侈品。薩哈拉沙漠的沙,也因風瀰漫著整塊大陸,乾枯的河床、凋零的枯樹,看上去有些荒涼。

儘管自然環境刻苦,卻仍居住著超過九億的人口,而且成長快速,聯合國預估到2050年,非洲人口會到達22億。非洲這樣貧瘠乾燥的大陸,要養活如此沉重的人口,發展速度自然非常緩慢,人民的生活模式仍然相當原始,都市化程度低。一輩子生活在村莊、以務農維生、居住在茅草或土磚屋子裡、沒水沒電的人,占了大多數。

這裡除了城市中的幾條幹道,其餘的道路都沒有鋪柏油。柏油對開發國家來說是提煉石油的副產品,但在西非沒有石油提煉廠,從汽油、塑膠到瀝青,每一層產品都仰賴進口。所謂的路,也只是因為很多人一直經過,所以比較沒有雜草的通道,坐在車上的人是顛簸搖晃,走在車外的人會看到飛沙走石。遇到下雨就變成滿地泥濘,祈禱車子不要陷入泥淖,若真不幸遇到了,全村的壯丁都會出來幫你推車子。

沒有路,當然也沒有路名、更沒有門牌,如果你要找一戶人家,只能依靠著方向感,循著地上的腳踏車胎痕和動物足跡,慢慢尋找。如果迷了路開口一問,村民也會熱心指引你,就算不知道也會帶你去找知道的人,而知道的人可能是躺在樹下衣不蔽體的老人、或抱著一顆洩氣足球的小男孩。

村子裡的水井

文明的差距
科幻電影中的時光機器可以設定前往的年份,咻的一聲就到了你要的時空,那非洲的時光旅行又是回到何時的過去呢?70年代?50年代?20年代?還是十九世紀?可以從他們現在正在使用的物品當作指標。非洲使用的木炭熨斗是一個鐵製的容器,裡頭裝進燒熱的木炭,熨燙的效果很不錯,台灣早期也是使用木炭熨斗,電熨斗1920年代被發明,台灣到1980年代也開始廣泛使用;縫紉機是腳踩的,儘管電動縫紉機在十九世紀末就已問世,對於電力供應不足的地區,純機械式似乎是唯一的選擇,相同的場景要回到台灣的1960年代。

村民的三餐都是在戶外燒著木柴或煤炭烹煮,傳統土磚和茅草搭建的房子裡面沒有廚房,而在外頭生火或許也較安全。鍋子裡的油是大桶裝的廉價棕櫚油,台灣在1966年引進了大豆沙拉油的煉製技術,揭開了現代化飲食的序幕;煮飯舀水用的是葫蘆水瓢,塑膠製品對於沒有石油提煉廠、沒有製造業的國家,仍不普遍,尤其是鄉下地區。用水更是要拉著驢車到數公里外的水井打水。偶爾下一場雨,小孩子會在水漥裡頭戲水,如同1950年代的台灣小孩,在水溝裡游泳。

非洲時光之旅的景點也包含無形的文化,根深蒂固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思維,就如同台灣的傳統農村社會。照顧小孩、洗衣燒飯、打掃絕對是女人在負責,男人在外面或許打工、或許種田和飼養牲畜,分工角色絕不混淆;就連工作場所如菜市場,都必定是女人負責販賣蔬菜和水果,男人負責賣肉類和五金器具,壁壘分明。這樣男女不平權的觀念就和高生育率一樣,將隨著經濟發展逐漸消失。

落後的價值
有人說西非落後台灣四、五十年,但走在這片土地上,實在很難想像再過四、五十年,這裡也會出現高速鐵路、地下捷運或是摩天大樓。其實每個國度都有獨自的風貌,實難相提並論,或許也不需比較先進或落後,西非經濟建設少,自然保有樸實和傳統,從喧囂蓬勃的台灣看來,反倒欣賞當地寧靜的力量,不受西方世界干擾的原始秘境、和保有傳統生活的遺世獨立。

經緯線上的世界中心,在非洲;石器時代的人類祖先,也在非洲。它是歷史與地理的交點,也是人類文明的源頭,但對現今科技當道的國際局勢,非洲似乎毫無重要性。雖然沒有閃亮的世界百大名校、創新科技公司、偉大的建築,但它是一個時空走廊,保留了相對古樸的生活樣貌、原始的生活器具,值得西方社會借鏡,細細品味人類文明發展的軌跡,在追求快速的時代,成為一股反思的力量。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15年8月號
訂閱雜誌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