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語動詞其實是職場密碼

那天開會,我請工程師 David 簡單更新一下專案進度。
他點點頭說:

“We rolled out the patch last night, but something broke in staging, so we had to roll it back. QA is following up — should be good to go by EOD.”

我腦袋一片空白。這段話每個單字我都聽到,但整句話卻像解碼一樣困難。

後來我才發現,問題不在英文能力,而是我不懂「片語動詞」(phrasal verbs)這個系統語言

 

片語動詞,是「內行人」用的英文

英文中有一群小小的片語(通常是動詞+副詞或介系詞),
像是:

它們是會議、emailSlack 裡最常見的職場英文,卻也是英語學習者最容易錯過的盲點

因為你查得到意思,但想不到要用。

來看看剛剛那段話的逐句翻譯:

We rolled out the patch last night.
我們昨天晚上推出了修補程式。
roll out = 正式推出)

Something broke in staging, so we had to roll it back.
測試環境出了問題,我們只好回復舊版。
roll back = 回滾、還原)

QA is following up — should be good to go by EOD.
品保正在追蹤處理,應該今天下班前會搞定。
follow up = 後續追蹤 / good to go = 可以上線 / EOD = end of day

每一句都有專業感,但都不是教科書會教的句子。

 

台灣職場最常「翻錯意思」的三個片語動詞

  1. Call off
    () call off = 打電話?
    () 正確是「取消」
     > The meeting was called off due to the typhoon. 因颱風取消了會議
  2. Look into
    () look into = 看進去?
    () 正確是「調查、深入了解」
     > I’ll look into the issue and get back to you. 我會查一下這個問題,然後回覆你
  3. Pin down
    () pin down = 釘下去?
    () 正確是「想釐清/定案」
    > “We need to pin this down by Friday.” 我們週五前要把這件事釐清/定案

 

你可以怎麼做?

  1. 別只背單字,要學語塊
     與其記 “pin” 是什麼意思,不如記整句:
     > “We're still trying to pin down the root cause of the bug.” 我們還在試著釐清這個 bug 的根本原因。
  2. 學「動作 + 結果」的連動關係
     比如:
     - bring up = 提出(話題)
     - set up = 安排/建立
     - take over = 接手
  3. 從真實工作情境中模仿
     與其看片語動詞清單,不如問自己:
     「你最近在會議中聽到哪個片語,是你當下不會用的?」

 

有時候,我們太努力想把英文講得正確、完整,結果卻講出了一個「老師會給滿分、但外國同事不會這樣說」的句子。

片語動詞是母語者表達習慣的一部份,想在國際職場「像個內行人」,那麼,需要的不只是 vocabulary,而是 fluency。而 fluency 的第一步,就從這些不起眼的小片語開始。

專欄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