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看得懂」的英文,變成「講得出來」的英文?

台灣科技業的工程師,其實大多英文不差。但一到了需要開口的時候,卻常常語塞。

講不出來,問題通常不是「不知道那個字」,而是:「知道,但不會用。」

我們觀察到一個常見現象——工程師的「閱讀英文肌肉」很發達,但「語用肌肉」沒練起來。有材料,但沒辦法輸出。

今天分享三個實用策略,幫助你把「認得的英文」變成「講得出口的英文」。

 

1. 單字不必硬背,要能放進情境裡

只有當單字和情境產生連結,你才會真的用得出來。例如:

“We allocated two hours to fixing the bug.”我們花了兩小時修這個 bug。

“Can we allocate some budget for testing?”我們可以編列一些測試預算嗎?

練習建議:遇到新單字時,立刻為它造三個用得到的句子。讓「詞」變「語用」。

 

2. 看得懂一句話,不等於你能說出來

很多工程師會說:「這句我有看過啊!」
但——你有沒有試著自己說出來?

例如:

“We decided to move forward with Option B.”
我們決定採用選項 B。

你可以這樣換句話說:

“We chose Option B.”我們選擇了 B。

或者補充理由:

“We’re going with Option B because it’s more scalable.”我們選 B,因為它的擴充性比較好。

練習建議:**每看一句,就立刻試著用自己的話講一次。**語感就是這樣內化的。

 

3. 把英文詞彙連到你每天開口的「場景」

學英文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從你每天開口的場景開始練,像開會、做簡報。以下是我們實際在訓練工程師與 PM 客戶時,最常處理的場景用語:

會議發言常用句

 

簡報報告常用語

 

語感不是背出來的,是練出來的

如果你經常有這種感覺——腦中浮現一堆單字,但拼不出一句話,那問題不是你詞彙量太少,而是你不習慣用那些字組句、表達、講出來

你真正需要的,不是再多記幾百個單字,而是練出幾百句你真的講得出來的句子

從今天起,當你學到一個新單字時,不要只問:「我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
請問自己:「我能不能用它講一句我的話?」

專欄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