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 own 什麼?”——這句面試殺手題,你答得出來嗎?

外商愛用的英文單字 “own”,其實是職場責任文化的試金石

Mike 是一位資深工程師,最近拿到一家外商科技公司的面試機會。過往專案經驗豐富,他信心滿滿。當面試官問起過去一個合作專案時,他說:

“I was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ata migration tool.”

面試官點點頭,然後緊接著追問:

“What exactly did you own in that project?”

Mike 愣住了:「擁有什麼?該怎麼回答?」

這個時刻,就是很多台灣工程師在外商面試裡最容易卡住的地方。

 

“Own” ≠ 擁有,而是你是否負責到最後

在外商職場語境中,own 不是擁有某個東西,而是你是否對這件事「負全責」。

當面試官問你 “What did you own?”
他其實在問:

這不是語言問題,而是責任文化的認知差異
如果你只說 “I was involved”,只顯示你參與其中,但不代表你 accountable(負責)

 

"Own" 的英文實戰應用

以下是外商職場最常出現的幾種 own 用法,建議熟悉語氣與語境:

1. I own this feature. 我負責這個功能。

這不是炫耀,而是承諾。你說這句話時,等於在說:出問題算我、成功我扛。

 

2. She owns the onboarding process. 她負責整個新人入職流程。

延伸用法包括:

 

3. We need someone to own this. 這件事需要一個人全權負責。

這句話經常出現在專案 kick-off 或火燒眉毛時:不是問誰能幫忙,而是誰要扛下來

 

寫履歷/參加面試,怎麼用 “own”

模糊:“I participated in various testing tasks.”

清楚:“I owned the regression testing process and ensured weekly reporting to stakeholders.”

從「參與」到「負責」,只差一個字——但差很大。

“Own” 沒有一個直接對應的中文翻譯。它不是「擁有」、不是「處理」、也不只是「負責」,
而是:一種責任感+結果導向+主動心態的濃縮語。

當你說出 “I own this.”,你說的是:「交給我,我會搞定。」

專欄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