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從古至今,誰是星座的推手?
We want to tell you...
了解星座史給現代人的啟發是:科學的演進,必然伴隨一個能解釋生命意義的工具流行。
占星的發展歷經三大變化,包含在伊斯蘭世界的強化、改良;在文藝復興時期融入道德觀,被人們奉為生活的圭臬;以及近代在媒體加持下的大眾化。
第一站:伊斯蘭世界 Islamic World
占星學最初被歸類於天文學中,但隨著測量精準度增加,中世紀時期的伊斯蘭天文學者意見出現分歧,有一派人開始質疑占星學的內容不符合科學,也不具道德規範,今天雖然可見部分文獻留下反對派的論述,當下他們卻無力阻止投機客透過收費占卜,把占星學推向大眾、宮廷,進入政治決策圈。
(1) 巴比倫人觀察星象 Babylonia Culture
(2) 占星學以希臘文、梵文在羅馬帝國及印度流傳 Spread in ancient Greece/Iran/India
(3) Arab Bedouin tradition 觀星的精準度大幅提高,因為伊斯蘭教的禮拜、朝聖需要精確的方向與時間
第二站:中古世紀,占星白魔法與歐洲之心
占星學在歐洲的文藝復興達到最高峰。當時「地心說」是很普遍的概念,而占星學者可說是生活的總顧問,大至城鎮治理、小至結婚搬家,人們都會詢問占星師的意見。
天文學家跟占星學家各司其職,為教會效力:
An astronomer might predict the precise date of a planetary conjunction.
天文學家負責計算行星交匯的日子
An astrologer would interpret what the conjunction might mean for a specific individual or town.
占星學家負責解釋行星會合對個人或城鎮的影響
在中古時空背景下,教會掌握知識,提出不同天文假設的學者遭到壓迫,由於科學證據不足,一般人只好將不可解釋的事件直接當作「魔法」看待,分為「白魔法」(natural magic)與「黑魔法」(demonic magic),白魔法是有利的,合理化觀星的解讀。這個時期的星象除了用作預測未來,甚至可用來解釋醫療行為。
第三站:20世紀,大眾媒體讓占星重回檯面上
18世紀後占星式微,有個學者跳出來,大喊“I think Astrology is God’s Law!”,這個人是Alan Leo,英國神秘學者,後人稱他現代星座之父。
Alan主張過去的占星方法有缺陷,太迂迴也太匠氣,於是他簡化占星方式,為初學者定義星座特質與符號,並在跟朋友Bessie創辦的月刊《占星家雜誌》(The Astrologer’s Magazine)上跳脫以往為某人占星的習慣,連載適合不同人的星座「運勢」,後期他還推廣現代占星到印度、美國、澳洲。
他始終保持信念,相信占星的象徵性在現代必有其獨特的價值:
“I know that, although many attempts have been made, Astrology has never been successfully refuted or disproved, and to-day its ancient teachings are being rediscovered through its remarkable symbology and illuminative symbols.”
回顧占星發展的三大階段:伊斯蘭世界的精煉、中古世紀被掌權者控制的工具之一、20世紀初被媒體的蓬勃發展帶回到眾人面前...在這過程中,許多人發現,占星就如同一門悠久的語言,它的藝術性、宗教性、靈活度,都為它增添了神秘的面紗,或多或少影響了現代我們看待占星的角度。
回到現代社會,我們會發現,占星是一門古老的學問,更是一個能跨國溝通的語言。
在星座系列文章中,將討論3個問題:
2. 心理學家如何解讀星座?
你了解星座嗎?推薦閱讀:
12星座名人:How they love this world?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18年3月號
訂閱雜誌
加入Line好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