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Translator 擁有兩個靈魂的人】之4:說兩種語言的人,有兩種靈魂?
Shutterstock | By Honza Hruby
捷克有一句俗語:
學習新的語言就如同獲得新的靈魂。
在某個瞬間你也懷疑過嗎,開口說外語的自己,突然好像另外一個人?
瑞士的心理語言學專家Francois Grosjean教授專門研究能說兩種語言的人(bilingual),並觀察他們在使用不同語言的情況下,是否會表現出不同的個性。他舉了三個例子:
西文-英文雙語者:
英文-希臘文雙語者:
英文-俄文雙語者:
這些例子聽來熟悉,對台灣人來說,最明顯的也許是日文。日文中有多層次的禮貌用語,進到日文的語境裡,人也不知不覺變得謹慎起來。
回過來說,這是受語言的影響,還是受到文化的影響呢?無論是「文化影響語言」或是「語言影響文化」,都是學界爭論不休的議題,因為沒有完全一模一樣的人,生於同樣的環境或學習同樣程度的語言,從科學的角度重複論證。但兩派的語言學家共同提出一個結論:學習新的語言,能讓人的思維邏輯更加完整。
例如,講西文時會先丟出動詞,動詞的變化能看出時態、說話對象、與對話人的親疏關係,之後再補充細節;英文也有類似的寫作方式,英文文章中,每一個段落的首句特別重要,接下來的句子則用來解釋第一句話。而中文則常著墨在使用的形容詞,從大到小的方式敘事,讓重點在文末聚焦。
如果擁有了兩種語言,便擁有了從多方面來理解事物的能力;理解另一個文化,更能捕捉因語言限制而無法言傳的意念。
“Language shapes our thoughts, but does not make us incapable of thought.”
語言形塑我們的思維,卻不會讓我們停止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
全球語言趨勢線
如果人生是一條走廊,翻譯打開了沿路的每一扇門
讓譯者帶你環遊世界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17年4月號
訂閱雜誌
加入Line好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