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business: 黑天鵝理論

文/李宜臻

今年11月初,美國人用選票把川普送進白宮,這位眾人熟知的地產大亨出口狂妄、個性自大,甚至還有歧視女性的傳聞,他的表現出來顛覆以往美國總統既有的形象,甚至有媒體形容川普為政治界的黑天鵝,極其諷刺地挖苦這場選戰。美國的政經變革並非一日之寒,特別是中下階層的民眾在長期的困頓下,希冀能夠打破美國的金權政治、建制精英,重新將其定位。

The Impact of the Highly Improbable
最不可能發生,但總是發生的事 17世紀前歐洲人普遍認知中的天鵝是白色的,直到在澳洲發現黑天鵝,一瞬間扭轉人們對天鵝的理 解,因此黑天鵝常用來比喻不合普遍預期的意外事件,發生時卻造成極大的影響,我們在任何領域都 能發現它的蹤影,甚至有一說認為黑天鵝是社會進步的契機。經典的黑天鵝如美國次貸風暴、英國脫 歐、Google崛起、911恐怖攻擊等等。

One thing I know, that is I know nothing. 我唯一知道的事,就是我一無所知
黑天鵝點出了思考的盲點,我們常習慣從「我已經知道的」、「過去的經驗」去推算未來,但往往發生的因子超出認知之外,或被判定不夠重要而自動省略,這些是因慣性思考方式產生的思考謬誤,另外對 自身知識抱持過份的自信,我們稱知識傲慢,也會干擾事實呈現,導致最終被意料之外的事情衝擊。

黑天鵝理論的作者Nassim Nicholas Taleb,在書中結語寫到,我們不需對一次挫折感到頹喪,或對無法預知的未來惶恐不安,我們能做的是抱著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盡最大的努力,才能在黑天 鵝來臨時,掌握自己的命運。


【延伸理論】
過濾氣泡現象Filter Bubble:

You don't decide what gets in, more importantly; you don't actually see what gets edited out.
同溫層現象,網路會透過運算機制,依照使用者的網路行為、習慣,來決定他能會看到的訊息,避免使用者看到和自己價值 觀不符合的內容,導致使用者受到的資訊將愈趨單一化。

迴聲室效應Echo Chamber:

Among like-minded people, it’s hard to come up with arguments that challenge the group consensus, which means group members keep hearing arguments only in one direction.
人們只接收到和自己觀點相同的資訊,甚至因此認為誤以為這些資訊就是事實的全部貌,比如Facebook會根據用戶的喜好推送同類型質性的資訊,儘管每天收到大量資訊,卻無助於辨認事實或釐清不同觀點。

收錄於英語島 2016年12月號
訂閱雜誌

 

專欄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