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服務他人是你住地球應該付出的租金。」– 穆罕默德‧阿里 (拳擊手)
"Service to others is the rent you pay for your room here on earth." -- Muhammad Ali, Boxer
文章搜尋
最新消息
英語島Newsletter
天天閱讀英語島,在這裡感知世界,汲取英文的養分。
英語便利店 春假優惠
 

波蘭大家庭難念的經

文/林蔚昀

我不知道「歐美人士18歲就離家出去住,不受父母管束和照顧」以及「歐美人士最重視小家庭,嫁給歐美人士不是嫁給他全家」這些觀念是從哪裡來的,但是,我個人覺得這兩個觀念害人不淺。

為什麼呢?因為「歐美人士」這個詞很模糊啊!美國人就算了,但是歐洲可是有 60個國家,每個國家的國情都不同,怎麼能以「歐洲人」一詞概括?(不過話說回來,美國也有許多州,每州的州情也應該不同。)至少,在我的經驗中,波蘭人和英國人是無法一概而論,而波蘭人和德國人也是無法一概而論的。

「歐美人士18歲就離家出去住,不受父母管束和照顧」這句話在波蘭適不適用? 也許在某些波蘭人身上適用,但是在許多我認識的波蘭人身上看來並不適用。

我剛到波蘭念書時,和一個波蘭女生一起租房子,她周末或放假時會回到鄰近小 鎮的父母家,再回來時,會帶著大包小包,裝滿媽媽做給她的愛心食物,比如裝在玻璃罐裡的雞湯、波蘭香腸酸湯、馬鈴薯麵團…等等。

我本來以為我室友是特例,但是後來發現,我另一個朋友也獨自在城裡念書,她住在遠方小鎮的媽媽也會做愛心餐點讓她帶回家,有時候還在過來看她時順便帶來。

波蘭人是媽寶嗎?這麼說並不正確。畢竟,我有認識非常獨立自主的波蘭男生女生,他們的媽媽會做愛心餐給他們吃,或是在他們回家時管東管西(「你洗手了沒?快去洗手,叫你朋友和她媽媽也一起去洗。」),和他們的獨立自主是沒有衝突的。當然啦,他們其中有些人會覺得媽媽很煩,因此不太想回家,但有人也很享受媽媽的照顧。

我們這麼說好了:在波蘭,家庭價值是很重要的,家人之間的連繫也是非常親密的。因此,三代同堂、祖父母幫忙帶孫子(也有從遠方小鎮來的,我聽說有「一到五去小孩家住幫忙帶孫,周末回自己家住」的案例)、小孩成年後還住在家裡、爸媽幫小孩置產、出婚禮的費用…這些現象也頗為普遍。

既然父母和小孩如此相親相愛,彼此都覺得對方很重要,那麼,「歐美人士最重視小家庭,嫁給歐美人士不是嫁給他全家」這個觀念,到底在波蘭適不適用? 雖然我很想說「適用」,但是真相是殘酷的:很多時候,並不適用。

我曾經在一個關於旅遊及文化的網站Matador Newtwork上看到一篇文章,叫做「如果你有以下二十個跡象你一定是被波蘭父母養大的」(20 signs you were definitely raised by Polish parents)。裡面有些項目我不是那麼同意,有些項目寫得有點誇張,但是「你家有蕾絲窗簾」、「你的工作配合你的家庭生活和社交生活」、「你爸媽會幫你帶小孩」以及「你會照顧你年邁的爸媽,即使你沒有護士學位」 這幾項則是讓我點頭如搗蒜。

照理說,台灣傳統文化也很強調大家庭價值觀,所以台灣女性和波蘭人結婚, 應該不會有任何不習慣的地方。但是,時代慢慢改變,小家庭越來越多,女性自主意識抬頭,又加上少子化…今天的台灣女性,已經越來越無法接受三不五時要去和婆家的親戚見面、聯絡感情,對於上一代的照護,也有了不同於以往 的想法,不再是「因為他們是我的家人」就非得親自照顧不可。

可是,相較於台灣,波蘭還是一個很傳統、很重視大家庭價值的國家。當接受了新觀念、或是對波蘭抱著美好期待的台灣女生來到波蘭,有可能會經歷到一連串文化衝擊--尤其是,當她嫁入了一個很傳統的家庭的時候。

我丈夫的家庭並不是很傳統,公婆也不是很熱中社交,所以除了婆婆年紀大後需要子女輪流照護,沒有什麼其他問題(不過光是照護這件事本身,就很勞心勞力了)。但是,我有朋友嫁到波蘭,遇上了很愛社交的家庭,剛好她本身是很有獨立自主意識的女性,於是覺得很不能適應。

在這種時候,說:「妳來到這裡就要入境隨俗啊。」其實很多餘而且沒用。真正努力嘗試過「入境隨俗」的人都會知道,這個過程要花費非常多的時間、心力、爭吵、憤怒、淚水和絕望,才能在「不失去自我」和「接受別人」之間找到一點點平衡。從來沒有一種「隨俗」是完全的融入與接受,多半都是雙方各退一步,在艱難的溝通中得出共識,創造出一個「有點隨俗、又不太隨俗」的東西。

找到小家庭與大家庭之間的平衡並不容易,要做到這點,沒有偷吃步,只能付出時間和持續的努力。另外,讀讀別人的故事也是很療癒的,比如說當我在德國作家Steffen Möller的《柏林─華沙特快車》上讀到,有德國人因為不能適應波蘭伴侶的家族社交頻繁而離婚,或是美國作家Laura Klos Sokol寫她嫁到波蘭 的甘苦談…總會有一種「我不孤獨,所以有挫敗也不必太焦慮」的溫馨感。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波蘭和台灣也不例外。台波伴侶要維持家庭和樂,還是得把這兩本經念好啊!■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16年4月號
訂閱雜誌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