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熱潮 你是玩家、消費者、還是生產者?
2015年11月13日,巴黎發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恐怖攻擊事件。此次事件的起因,可能是ISIS大本營拉卡(Raqqa)被無人機轟炸。無人機的應用因此再度浮上檯面。
從玩具到精準農業
小朋友玩的遙控飛機,是全手動飛機,完全仰賴眼手操控。現代的無人機,透過深度攝影機、聲納系統、微型雷達或是機器視覺等相關技術,已經具有避障能力(sense and avoid capabilities),未來可望達到自主飛行(autonomous operation)。無人機不再是小朋友的玩具,未來的生活將更便利,但也可能更危險。
在無人機的諸多應用中,發展最早也最有潛力的是農業應用。無人機農業可謂「精準農業」(precision agriculture或site-specific farming),可以在空中利用特殊鏡頭佐以可見光、紅外光或微波,觀察農作物的生長情況及收集天氣資訊,以當成灌溉、施肥、灑藥的參考。三架一組的無人機一天就可以完成超過1000畝的農田噴藥,相當於40個農夫的工作量,不但省錢而且有效率。
每架每次運送成本只要1美元
物流業中,包含Amazon, Google, Walmart, DHL, UPS, 圓通速遞、順豐速遞,均已經投入研發和測試計畫。Amazon曾經估計市區內無人機配送,每架次成本只要1美元左右,如果僅就成本考量,無人機可以完全取代貨車物流。
順豐速遞2013年開始在廣東進行測試,主要應用在偏遠地區或特急件的運送。圓通速遞和淘寶網合作,2015年也已經在北上廣特區提供一小時快遞服務。
當然,無人機也可以到許多人類無法抵達的地方,例如火山口或是叢林深處,對於土石流監測、災難監控、輻射監測等都有顯著的貢獻。
日本與美國的營造業,也利用無人機空拍工地現場,以建立 3D模型並且判斷施工進度。
美國馬里蘭大學Tom Snitch教授,利用無人機來拍攝空中的影像,再利用相關的資料進行機率時空模型建模,於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時成功預測路邊簡易爆炸裝置,阻止可能的傷亡。
無人機明星企業
SONY是目前無人機的領航企業之一,在2015年與ZMP成立子公司Aerosense,生產的無人機,已經可以負重10公斤並且以時速170公里連續飛行兩小時。
Facebook在2014年成立網路連結實驗室,將無人機當成訊號轉接站,讓無法上網的人也可以上網。光是在2015年上半年,美國就有105家無人機新創公司成立,並且獲得了3.68億美元的融資。
總部設於深圳的大疆創新(Da-Jiang Innovations),可謂無人機的明星大廠。大疆成立於2006年,目前約有3000名員工,於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持有70%的市佔率。2015年他們發表感測系統DJI Guidance, 利用超音波和立體視覺,可以感測20公尺內的物體,避免碰撞。
為什麼未來無人機只能在白天飛?
一旦有心人士把無人機應用在非和平用途,將會是一大災難,因此必須有相對應的措施。美國航空總署擬定的無人機法規草案,規範25公斤以下的無人機只能在白天飛行、高度不能超過152公尺、時速不能超過161公里。台灣在2015 年也發佈相關法令,15公斤以下的機具由地方政府管制、15公斤以上由中央政府管制,操作區域為400呎以下,若超過400呎必須向民航局申請。光是藉由法律來防範無人機還不夠,相關的技術也因應而生。例如英國政府與NASA與電信大廠Verizon合作,在一些敏感區域(如白宮)設下地理圍欄。美國的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發表Drone Defender, 可以利用無線電波阻斷無人機訊號,攻擊距離為400公尺。只要無人機被防禦系統鎖定,就只能待在原處不動,直到電力耗盡而墜毀。
無人機是物聯網、巨量資料與雲端運算的大整合。有了無人機,對於資料的收集、建模、分析,然後上傳到雲端,有直接而顯著的助益。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無人機相關的技術仍會持續成長,而真正阻礙無人機發展的,或許不是技術也不是法律,而是人性,如何將無人機用在和平用途,考驗大家的智慧。
無人機最為人熟知的英文說法是”drone”,不過華爾街日報曾報導,無人機擁護者希望大家不要再用drone這個字了,因為它已染上軍事色彩--”drone attack”、”drone strike”(無人機攻擊)字眼頻頻在新聞出現,讓人覺得無人機“weaponized, hostile, large and autonomous.” 武裝,具有敵意,龐大,還會自主行動。有些人說 unmanned aircraft是比較好的稱謂,字面看得出來unmanned即是「無人的」。目前這兩種說法都相當普遍。 ■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16年1月號
訂閱雜誌
加入Line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