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Uber進入亞洲市場
計程車市場需求大於供給
在台灣被隨招隨停寵壞的千金,剛來新加坡的第一個月,覺得自己是被逼到牆角的灰姑娘。採購居家用品時,常常大包小包,總是手臂被購物袋提把壓到紫青還看不到一台計程車的蹤影。計程車都去哪裡了?
第一,新加坡政府為了管控交通,不管是家用車或計程車,在牌照的發放上都有所限制,需求大過於供給。第二,同樣為了管控交通,市區的大路都不能路邊停車,要叫車就得到計程車候車亭去,有時左看右看,最後只能上看問蒼天,為何這裡一個候車亭也沒有?第三,計程車司機為了分擔驚人的租車費用,多兩人共用一車。每到換班時間,計程車司機只肯載順路客,搖下車窗後一聽到你要去反方向,一句話也不說,加速飆走。
如果遇到下雨天更淒涼,等上一個鐘頭,灰姑娘的玻璃鞋積水都溢出來了才能踏上馬車,這是家常便飯。
公事坐GRABTAXI,私事坐UBER
直到我把種種淒慘的叫車故事跟新加坡同事分享,才知道原來有救命妙方!我下載了專門媒合計程車司機跟乘客的叫車APP,當時還稱作GRABTAXI,人生變彩色了。雖然傳統計程車也能電話叫車,但總是要在線上等上一會,也不確定司機何時會到,這下多了能叫車跟追蹤車況的APP,人生頓時充滿踏實感。
而後UBER加入,越來越多退休阿伯、房地產仲介、保險業務也開UBER,車源一多,不止車來得快,也比較便宜。於是我的消費行為轉變為公事坐GRABTAXI(有計程車公司收據好報帳),私事坐UBER。GRABTAXI學得很快,先是增加了和UBER一樣連結信用卡的功能,消費更方便,接著更多了跟UBER定位一模一樣的GRAB CAR,我的消費行為又被改變了…
Shopping mall設有Grab叫車站|莎賓提供
誰的促銷預算口袋最深
現在要搭車前,我的例行公事便是同時打開UBER app與GRAB app,先查查有沒有能用的PROMO CODE,輸入目的地後比較兩者的價錢,再選便宜的搭。
直到某一天,UBER推出UBER POOL(共乘)折五塊,我跟同事決定不走路,改坐UBER出辦公室吃午餐,半毛錢也沒付。再隔天,GRAB推出夜間優惠,晚上11點半後GRABTAXI折十塊,相較一般計程車嚇死人的夜間加成,搭GRAB讓我的車資不到路邊招車的一半。
GRAB是2012年兩個哈佛商學院學生在馬來西亞創立,主打東南亞市場的叫車平台,目前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越南六國營運。2016年年中的資料顯示,他們每個月燒掉三千五百萬美金,即使如此,在營運總部新加坡,促銷活動依然辦得一次比一次盛大。
UBER在2013年正式進入新加坡,但直到這一兩年才建立起較強的信任感。新加坡車輛成本驚人,UBER成立了規劃良善、價格親民的租車公司,讓更多司機願意加入UBER。目前全新加坡可看到上百台的Honda Vezel新轎車,幾乎都屬於UBER。同時新加坡也是UBER的亞洲總部,從2016下半年開始不斷進行人員擴張,一個區域總部有兩百名以上的員工,這已經不像是新創公司了。
兩家都還沒開始賺錢的公司,把新加坡視為重要的策略據點,一場市佔率大戰殺的眼紅,爽到小老百姓,但兩家公司也都知道,削價競爭最後只是把他們開創出來的藍海變紅海,也紛紛加快其他計畫發展的速度,讓投資主們願意繼續挹注資金。
計程車公司消失了?
好的新創公司,都有很強適應市場與調整自我的能力?。GRAB從一開始的GRABTAXI,到這一兩年擴展為在東南亞替人們解決交通問題的公司。除了GRAB TAXI和GRAB CAR,最新經營模式還有GRAB SHARE(專職司機,乘客共乘)、GRAB HITCH(兼職司機,順路載客)、GRAB COACH(小型巴士載客服務),也對消費者推出紅利積點的會員計劃。
而UBER比起GRAB更全球化,野心也更大。從去年起,UBER開始大力佈局UBER EATS。UBER EATS跳脫原本經營模式,利用過去累積的平台影響力與供應鏈管理能力,和現有的Food Panda、Deliveroo等App爭奪食物外送的生意,觸角延伸到摩托車、腳踏車,甚至是步行者。過去UBER透過口碑行銷推薦朋友加入UBER成為乘客,成為司機都有錢拿,現在則是利用現有網路,延伸曝光觸角,UBER司機若在車上放UBER EATS的廣告,加上司機專屬的PROMO CODE,又是一筆零成本的額外收入。
計程車後座的Uber食物外送服務Promotion Code|莎賓提供
企業與政府的非零和遊戲
在新加坡,GRAB和UBER的出現讓讓有剩餘產能的車主有額外收入、讓本來退休想開計程車的人改開UBER更自由、讓希望在交通發展持續革新的政府繼續走在世界前端…,這場革命的輸家只有不願改變的傳統計程車公司而已。
UBER和GRAB從來不只計程車公司,他們不斷進化,或許UBER很快就會以新的面貌,在台灣捲土重來。
作者名稱:莎賓
更多「city to city-Action!新加坡」文章:手機版、電腦版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17年4月號
訂閱雜誌
加入Line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