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雞不來自Turkey,丹麥麵包也不是來自丹麥 !
美國有個老掉牙的笑話,就是:
“Who is buried in Grant’s tomb?”
誰埋葬在格蘭特總統的墓裡?
問題的笑點應該是:這不是廢話嗎?埋葬在格蘭特墓裡的,當然就是格蘭特呀!
可是後來有人指出,正確答案其實是:“No one.”。嚴格來說,沒有人「埋葬」在格蘭特的墓裡,因為格蘭特和夫人並沒有土葬,其遺體殮入地面上陵墓中的石棺裡,因此不能說他們被「埋葬」起來,這則本應該以廢話為答案的無聊笑話,到頭來是個「腦筋急轉彎」的題目。
本篇我們來談一些意思看起來直截了當,卻可能誤導人的日常用語,藉此也提醒讀者——詞有時不可貌相。
丹麥麵包究竟從哪裡來?
覺得問的又是廢話吧,「丹麥麵包」不來自「丹麥」,那是來自哪裡呢?
很多冠上某國為來源的詞,讀者該先看所指的東西在該國語言裡怎麼說?經過查證,「丹麥麵包」在丹麥語裡其實叫做“wienerbrød”,意思是「維也納麵包」!
話說1850年時,丹麥的麵包師集體罷工,但沒人做麵包也不行,於是從維也納引進麵包師傅來應急。他們做出來的麵包跟丹麥原來的作風很不同,到罷工結束時,大家都已經喜歡上這種新型麵包,再經過微調把它更在地化之後,以「丹麥麵包」Danish pastry為名的酥皮麵包就開始傳遍世界。
總之,新引進的東西常常不用原創國家的名字,而是用將東西傳播出去的國家命名。
另一個丹麥相關的例子就是「大丹犬」 (Great Dane)。大丹犬是來自英國和愛爾蘭的獵犬,在德國頗受歡迎,原本叫做 “Englische Dogge”「英國犬」,可是後來從「獵犬」改成看門狗和寵物為主,1878年也正式改名為“Deutsche Dogge”「德國犬」,可是之後,因為跟德國的緊張政治關係,就改名為“Great Dane”「大丹犬」。
總之,某些標錯國家的詞彙,潛藏著歷史上的政治問題。
火雞跟土耳其到底是什麼關係?
英文裡,「火雞」叫做 “turkey”,跟「土耳其」的國名一樣,可是究竟是因為火雞經由土耳其進入歐洲國家或是其他原因,各家說法不一。更有趣的,土耳其語的「火雞」竟然叫做 “hindi”,就是「來自印度」的意思!而且不只土耳其語如此,還有很多其他語言,像法語、俄語和希伯來語,「火雞」這個詞也有「來自印度」的意思。到底是因為跟「印地安」相混了,或是引進過程中經由印度再進入其他國家,不得而知。葡萄牙語裡「火雞」叫做 “peru“「秘魯」,馬其頓語把「埃及」視為來源國,馬來語叫做「荷蘭雞」,阿拉伯語叫做「印度雞」、「羅馬雞」或「衣索比亞雞」。有關火雞和其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不容易理清,可是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火雞」的原生地怎麼樣也不是土耳其,也不是印度,而是北美洲!
總之,有些新詞標錯國家,是因為對來源地根本就弄不清。
「土耳其玉」總該來自土耳其吧?
聽到「土耳其玉」一詞(亦名「綠松石」),免不了聯想到「土耳其」這個國家,不過, 一般人遇到英文的 “turquoise”一詞,不一定看得出跟土耳其的關係,因為“turquoise”這個字來自法文。在17世紀時,有大量的土耳其玉自波斯引入法國,當時的運送途徑經過土耳其,因此得名。「土耳其玉」這個名稱並不反映出土耳其玉最早的發現與挖採地點,除了在波斯幾千年的歷史外,土耳其玉在不少國家至少都有三千年的歷史,包括古埃及的西奈半島、古阿茲特克帝國、智利、美國西南部、中國、西藏、阿富汗、北印度、澳洲等地,在現今的保加利亞也曾發現過史前時代的土耳其玉圓珠。
簡言之,土耳其並不是土耳其玉最早的來源國就對了。
Chinese checkers並不來自「神秘」的中國
「跳棋」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國1854年一個叫做“Hoppity”的遊戲,1884年又有修改版叫做 Halma,隨後有德國人在1892年把棋盤改成目前的六角星形狀。接著有個美國版本原來叫做 “Hop Ching Checkers”,1928年決定改名為“Chinese Checkers”。但又是哪來的“Chinese”呢?其實只是為了給遊戲添上「神秘感」 的促銷手段而已!
總之,新東西冠上某國的名字,有時是基於商業的考量。
你也有「文化健忘症」嗎?
當某一個文化遇到另一個更強勢的文化時,在一窩蜂擁抱外地新進的事物之餘,人們容易慢慢產生依賴性和怠惰感,開始不那麼重視甚至忘掉自己文化曾有的輝煌成就。這個現象可以稱為「文化健忘症」。中國從19世紀開始面對西方文化的侵襲,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有時,原以為是國外來的新東西,後來才赫然發現,那個東西其實源於自己的文化!下面舉兩個這樣的例子。
1. 法式結粒繡來自法國嗎?
做過一點刺繡的人應該學過「法式結粒繡」的針法,應該是英文“French knot”的直譯。刺繡術本身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在中國的歷史也非常悠久,後來輾轉傳到歐洲,接著從法國再傳到別的國家去,最後又再次傳回中國。可是所謂的「法式結粒繡」,法文怎麼說呢?就是 “point de Pékin”「北京結」!這個詞就能作為法國刺繡是來自中國的佐證。
那麼,「法式結粒繡」原先的中文說法是什麼呢?就是「打子針」或「打籽繡」,亦即“seed stitches”,可是目前一般仍使用「法式結粒繡」一詞。
2. 奇異果的「奇異」來路
想到「奇異果」,也就是“kiwi”或“kiwifruit”的音譯,一般人應該會直接聯想到紐西蘭。原先“kiwi”專指紐西蘭最具代表性的「奇異鳥」,又名「鷸鴕」,“Kiwi”後來也變成對「紐西蘭人」的暱稱。那,奇異「果」的名稱是怎麼來的呢?
實際上,「奇異果」是中國中部和東部的原生莓果類植物,本來叫做「獼猴桃」,宋朝時就有文字記錄,但並不美味,主要是野猴在吃。20世紀初傳到紐西蘭,改良後被大量種植,顏色和味道有點像鵝莓(gooseberry),所以當時把它叫做“Chinese gooseberry”。二次世界大戰後受到英、美軍的青睞,60年代開始外銷到英國和美國加州。
紐西蘭不是唯一大量種植並外銷奇異果的國家,其實中國大陸的產量是紐西蘭的四倍多,可是紐西蘭在台灣應該是最有名的奇異果出口國。大概比較少人知道,這種清甜可口的水果其實是中國原生植物!
總之,另一個新詞標錯國家的原因是:「文化健忘症」。
洋、番、胡、西、西洋 都有來自國外的意思
除了像「義大利麵」、「瑞士刀」、「德國牧羊犬」一類從英文等西方語言直譯的名詞,中文比較少用特定國家名字幫外來東西取名,多用較籠統的詞首來標記,這樣就比較不容易標錯來源國!不過,通常「洋」、「番」、「胡」、「西」和「西洋」還是各自代表不同的地理區域,例如「番」一般指的是「美洲」,「胡」通常指中、南亞,「西」和「西洋」通常指「歐美」,可是也有例外,「洋」就比較不一定。下面舉幾個例子:
詞首 例詞
洋 洋芋(秘魯)、洋菜(日本)、洋蔥(中亞)、洋甘菊(埃及)、洋裁、洋服、洋裝、洋娃娃
番 番茄(墨西哥)、番薯(美洲熱帶區)、番石榴(美洲)、番荔枝(亦名「釋迦」;美洲)
胡 胡瓜(南亞)、胡蘿蔔(中亞)、胡桃(波斯)、胡椒(南亞)、胡琴
西 西瓜(非洲東北)、西紅柿(墨西哥)、西餐、西點、西裝、西藥、西醫、西樂
西洋 西洋菜(希臘)、西洋梨(英國)、西洋參(美加)、 西洋棋
不得拆開的外來詞彙
除了用「洋」和「番」的字首作為舶來品名稱,有時也使用詞本身的結構來標記外來物品。中文裡通常每一個方塊字都有獨立的意思,例如「鉛筆」一詞裡的「鉛」和「筆」都各有獨立的意思,可是有些外來語,兩個字放在一起才有意義,個別的方塊字不會單獨使用,例如中亞來的「玻璃」、「葡萄」和「橄欖」裡的「玻」和「璃」、「葡」和「萄」、「橄」和「欖」,一般來說是無法單獨使用的。這種特別結構,是因為來源語是「多音節」的語言,跟「單音節」的中文有所不同。很多這一類的詞都是中國透過絲路跟異域的接觸史,在語言上留下的痕跡。
保持好奇,發現更多詞源的奇妙故事
詞彙就跟人一樣,看表象不一定能知道其背後的故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偶爾上網或查書探究一下中、英文詞許多不可思議的來歷。要記得用批判性思考,因為很多資料不一定確切可靠,學者常常也還沒有達到共識,宜多瀏覽幾種不同的網頁資源,相互比較後再做判斷。除了豐富我們對語言和不同文化互動史的了解,還可以拿來做趣味的聊天話題呢!
下期預告:「蝸牛」、「肉桂捲」和「象鼻」有什麼共同之處?都是每封電子郵件少不了的小老鼠「@」符號在不同語言的叫法!「@」還有哪些創意又可愛的暱稱呢?下期揭曉,敬請期待!
文/台大外文系教授 史嘉琳
史嘉琳《英語思維50講》每個人的英語基本功,看課程
加入Line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