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小學的「超級變變變」
從學校接小孩時,老師發了通知單告訴大家,兩週後的星期五就是—當我長大日 (When I Grow Up Day),請家長與小孩一起討論長大後想從事的職業,並在當天打扮成符合該職人的形象來上學。這時,又是媽媽我傷腦筋的時候了!其實英國小學每隔一陣子就會有「主題變裝日」,每個學校視情況舉辦,一個學期至少有兩三次。這些變裝活動大致分為三大方向:節日慶祝、慈善募款、知識宣導。最大目的其實是鼓勵小孩能發揮創意及想像力。對於平日穿制服的英國小學生來說,變裝日是一件盛事,多數老師和助教也會一起響應,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傳統節慶或特殊日子
復活節(Easter) —裝扮成兔子、小雞或彩蛋...等相關代表物品。
萬聖節(Halloween) —蜘蛛、骷顱頭、巫師巫婆、各式妖魔鬼怪。
耶誕節(Christmas) —耶誕前夕很多學校會演出耶穌降生記(Nativity),小朋友就會打扮成劇中角色,例如:瑪麗、驢子、天使、星星、牧羊人...等。
終戰紀念日(Remembrance Day) —以復古戰時造型為主,或配戴象徵鮮血的罌粟花(Poppy)圖案。
皇家婚禮(Royal Wedding) —每當英國皇室有重大婚禮時,有些學校鼓勵小朋友想像自己也是受邀的賓客,必須盛裝出席學校舉辦的慶祝茶會。
開齋節(Eid Al-Fitr) —穆斯林人口聚集的地區,他們的孩子也會穿著傳統服飾來慶祝。
慈善募款活動
紅鼻子日(Comic Relief:Red Nose Day) —趣味募款活動,代表裝扮是小丑的紅色泡棉鼻子,你可以使用現成的鼻子,也有學校只要求穿上紅色元素的衣服。
急難兒童募款(Children in Need) —代表圖案是一隻眼睛受傷並裹著點點繃帶,名叫「波得西(Pudsey)」的熊熊,學校會請小朋友穿上有點點的衣服。
運動募款(Sport Relief) —顧名思義與運動有關,可以穿足球衣、網球服,或其他運動員造型。
耶誕毛衣日(Christmas Jumper Day) —在十二月中旬後的某個週五舉行,這天大家都會穿上耶誕造型的毛衣,越搞笑、浮誇、俗氣就越應景,藉此募款做慈善。
學校教學、宣導知識的推廣活動
國際日(International Day) —穿上代表其他國家或與家庭背景有關的服飾。
世界圖書日(World Book Day) —以童書裡的知名角色為造型來源。
當我長大日(When I Grow Up/Big Me Day) —打扮成自己夢想職業的造型。
著名倫敦人日(Famous Londoner Day) —自行挑選一名來自倫敦的有名人士,並拷貝他們的造型,年代不拘。
數學日(Maths Day) —顧名思義,衣服需出現跟數字形狀相關的元素。
變裝日就是英國小學的同樂會
因為變裝日對小孩來說十分重要,家長們大多如臨大敵嚴陣以待。當然也有不參與的家長,讓小孩還是穿制服去學校,但那些小孩眼裡總是有著羨慕的落寞,讓人於心不忍,所以我每次收到通知,就會趕快和小孩們討論他們想扮哪個人物、穿什麼衣服,接著絞盡腦汁想是不是可以自製服裝道具,或跟其他媽媽情商借來充場面。如果小孩提出太難的角色或造型,我也只能很誠實地與他們商量換一個。
今天不讀書,一起變身書中的人物
變裝日這麼頻繁,如果每次都買戲服會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所以學校的通知單會提醒父母,盡量用家裡有的衣服搭配或簡單DIY。通常我會想辦法用現有的素材蒙混過去,基本上能不花錢就不花錢,女兒剛上小學的第一個世界圖書日,我靈機一動拿萬聖節的巫婆帽、披風掃把再利用,搭配紅上衣和裙子,讓她扮成童書"Room on the Broom"(中譯《巫婆的掃帚)裡的巫婆,本想隨便交差了事,沒想到她在一堆扮迪士尼公主的同學中脫穎而出,還拿了張最佳變裝獎狀回家。
小孩發揮想像,媽媽腦力激盪
有人說當媽媽可以激發自己所不知道的潛能,窮則變變則通,我覺得這完全體現在變裝日上。要扮戴粉紅帽子的角色,美勞很差的我用紙板硬是做了一個出來;想扮廚師沒有廚師服,我情急之下在臉書求助,竟然從素昧平生的鄰居那借到兒童版廚師帽;耶穌降生劇演牧羊人,廚房的擦手布(tea towel)拿來用橡皮筋一綁就成了阿拉伯頭巾。
往年的「當我長大日」,女兒當過醫生和商場女強人,兒子當過火車駕駛和賽車選手。這回我問兩個小孩想從事什麼職業,兒子興高采烈地說:「我要當 footballer(足球員)!」我聽完在心裡偷笑,上次世界盃買的法國球衣拿出來穿就交差!但女兒認真地思索了一下後說:「媽媽我想當actress(女演員)」,可憐的媽媽我又要開始絞盡腦汁翻遍衣櫃了。
文/Yvette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20年03月號
訂閱雜誌
加入Line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