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服務他人是你住地球應該付出的租金。」– 穆罕默德‧阿里 (拳擊手)
"Service to others is the rent you pay for your room here on earth." -- Muhammad Ali, Boxer
文章搜尋
最新消息
英語島Newsletter
天天閱讀英語島,在這裡感知世界,汲取英文的養分。
 

文法消失了!那些「看不見」的翻譯規則

上期已經講過前五種英翻中的翻譯技巧:

  1. 「他說」放句首
  2. 重點放句末
  3. 時序律
  4. 形容詞子句可以另起一句
  5. 「發呆」翻譯法大公開

(英中「發呆」翻譯法大公開)
(https://www.eisland.com.tw/Main.php?stat=a_jWDYTOC)

可以參考上面連結過去看。下面介紹剩下的五種 。

6. 中文沒有分詞構句(participle clauses),要翻成從屬子句(dependent clause)。

「分詞構句」就是含有現在分詞(動詞+ing)的副詞子句。像是:

英文例句:
Having read the book before, he knew how the movie would end.

你會怎麼翻成中文?像這樣嗎:

中文翻譯:
🔺已經看過書,他知道電影的結局。

這樣翻,看是看得懂,但句子的前後關係卻不是很清楚。

為什麼會這樣翻這句話呢?大概是因為我們在講解英文「分詞構句」時,為了教學方便,就採用這種逐字翻譯法的原因。我們沒想到的是,最後這種暫時的做法竟變成了一種常用的現成翻譯法,學生看到不覺得異常,久了還慢慢聽習慣,甚至報章媒體常常還看得到這種「英式中文」。

英文原句的前半句是不能獨立出現的從屬子句。如果用「因為…所以…」的結構來翻成中文,句子的前後關係就清楚了:

中文翻譯:
👍因為已經看過書,所以他事先知道電影的結局。

同理,你可以這樣翻譯其他句子:

(1)

英文例句:
Feeling ashamed, I burst into tears in the office.
🔺感到很羞愧,我在辦公室裡大哭。
👍因為感到很羞愧,我在辦公室裡大哭。

(2) 有些以形容詞開頭的分詞構句,等於省略了分詞"being",例如:

英文例句:
[Being] Worried about the safety of the infant, my dad tried to open the car door.
🔺擔心小嬰兒的安全,我爸試著把車門打開。
👍因為擔心小嬰兒的安全,我爸試著把車門打開。

(3)下面的句子雖然用"as"來代替"being",可是還是屬於分詞構句類型的句子:

英文例句:
As the leader of our group, Sharon called a meeting.
🔺作為我們小組的召集人,Sharon召開了會議。
👍Sharon召集人的身分召開了會議。

重點
中文基本上沒有分詞構句,所以在遇到英文分詞構句時,要多用像 「因為…(所以...)」、「因為…(就…)」、「…的時候」、「…以後」、「以…」等結構性片語來把句子前後子句之間的關係弄清楚,盡量避免翻出「英式中文」來!

7. 名詞翻譯:可數還是不可數?有沒有冠詞?是特定名詞嗎?單數還是複數?

把英文翻譯成中文時,要仔細留意每一個英文名詞的特色:可數不可數;有沒有定冠詞不定冠詞還是無冠詞單數還是複數。不可以鬆懈不管,翻譯出來的意思會有差!

英文例句:
After searching a good long while, he finally spotted a clay jar of water not far away, and perched himself firmly on the rim of the jar.

中文翻譯:
找了很久,他終於發現不遠處有一個水瓶,於是把自己穩穩地停在水瓶口。

例句第一次提到「水瓶」時,英文說"a clay jar",中文則翻成「一個水瓶」。提過一次以後,英文會在特定名詞前改用定冠詞"the",中文卻什麼都不加。

一樣,「水瓶口」是整句話中第二次提到「水瓶」,這時候英文要用定冠詞"the",說成"the rim of the jar",但中文則要翻成「水瓶口」,因為「水瓶」已經提過,所以第二次在名詞前就不加任何東西 (不需要說「一個水瓶口」)。

第二次提到相同名詞時不加任何量詞,屬於中文「看不見的文法」的一部分。不要以為中文「沒有文法」,從名詞前加「一個」,到名詞前什麼都不加,就等於英文第一次提到某事用"a",之後改用"the"的文法結構

定冠詞

有沒有"the",差別可能也很大。例如 "in the office" 是「在辦公室裡」,"in office" 卻是「在任期內」的意思,所以英文的冠詞隨時要好好注意。

單複數

有沒有複數"-s"詞尾,意思也可能完全不一樣。例如:

  • damage = 損害 vs. damages = 賠償金
  • custom = 風俗習慣 vs. customs = 海關
  • look = 一窺 vs. looks = 長相
  • wood = 木頭 vs. woods = 森林

分不清楚英文中「冠詞」與「可數/不可數」的學習者不少,但其實英文很多時候在觀念上跟中文是一樣的,只是一般在說母語時,我們不會想這麼多。例如「空氣」、「水」,中文和英文都一樣是不可數名詞(誰會說「一個」?空氣、「一個」?水)。在學英文的可數與不可數時,隨時可以用母語當參考。

最後我們來談一下英文的"that" 和"the"。英文的"that"就是中文的「那個」,不管中英文都指特定的對象,而且都是強調用法

那麼"the"呢?其實"the"跟"that"一樣都指特定的對象,只不過 "the" 完全沒有強調功能,一般也沒有重音,而且 "the" 比 "that"更常用。"the"對應到中文是什麼呢?就是"bare noun",什麼都不加(ø)的「光禿禿」名詞。

重點

(1) 第一次+a/an,第二次+the

英文中,第一次出現的名詞,要加上不定冠詞(indefinite article) "a" 或 "an",中文則加上「一個」(「一」+量詞) 。出現過一次以後,英文就會改用定冠詞"the",中文則在名詞前什麼都不加。

(2) 強調的程度: 英文的the和 that ≈ 中文的「那個」或不加(ø)。

8. 動詞翻譯:人稱、單複數、時態、主動或被動、及物或不及物、不定詞、分詞、片語動詞

每一個英文動詞要記得好好留意是第幾人稱單複數時態主動式或被動式及物或不及物不定詞還是現在/過去分詞,以及是不是片語動詞

例如:

英文例句:Does Mark love her? He loved her.
中文翻譯:馬克她嗎?              他曾經她。

中文雖然不像英文能直接在動詞上標示出這麼多的文法資訊,可是在英翻中時,一定要充分去了解英文的這些文法資訊,了解句子的原意,再去思考如何用中文表達出一樣的意思。例如,有時候英文有-ed字尾的動詞,翻成中文時,要加上時間副詞,好讓讀者知道事情是發生在過去。

中文母語者很容易忽略英文的時態、人稱、單複數等不同的動詞型態,因為中文沒有像英文的詞尾變化。其實,這些都很重要,不容忽視!要時時盯自己刻意去注意這些不同型態,才不會漏翻或誤會句子原意。

時態的差別,也可能讓人從根本就會錯意,例如:

Since I am a child, I’m not allowed to enter a liquor store. 因為我年紀太小,我就不可以進入菸酒店。
I’ve learned English since I was a child. 我從小一直都在學英文。

"Since I am a child"和"Since I was a child"差在哪裡?其實,只有第二句才是「我從小就…」,第一句(和第二句在特定的語境裡)是「因為我(只不過)是個小孩」的意思。

又例如,"use"作為及物(有受詞的)動詞是「使用」的意思,不及物(沒有受詞)的 "use",最近幾十年來則變成「使用毒品」的意思。

He uses it every day. 他每天都用[那個東西]。
He uses every day. 他每天都吸食毒品。

千萬小心,不要懶得查字典、查網路或問人!

9. 進一步的英翻中演練: The Chinese Whisper

上一期已經介紹過「發呆」翻譯法(The zone-out translation method),這次借用「傳話遊戲」(Chinese Whisper)的原理,分享另一個可以應用在英中翻譯的技巧。

方法是這樣的:翻譯好文章或段落後,你可以先把中文譯稿擺著,一段時間再重新拿起來,看看能不能在不看英文原稿的情況下,把中文譯稿還原成正確通順的英文,再跟英文原稿進行對比。

翻回英文時,可以參考Google Translate和CoCA美式英語語料庫 ,不算作弊!Google Translate 的中英、英中翻譯,目前雖遠不如英文翻其他西方語言好,不過還是可以做一個參考。接著,再進一步用CoCA語料庫來確認所得到的結果,是不是真的有這個用法?是不是你要講的意思?反覆這樣做,不但能提升你的翻譯技巧,對英文的掌握幫助也很大。

最重要最重要的一點留到最後:

10. 不知為不知:已經會的字也要查字典!

即使是你已經很熟悉的字,還是要查字典!它也許會有你沒想到的特別意思。

翻譯者最需要具備的特質,就是要能隨時回顧自己對原文的了解。你確定你的理解是正確的嗎?還是不太確定?沒有人在第一次看要翻譯的原文就全部懂,一定會有需要查的東西。

重點是要知道自己什麼時候不懂。千萬不要太大意!似懂非懂時不去查證,出錯的機率很高。

例如遇到"line"這個字,你要不要去查字典?你可能會認為,這個字好簡單,就是「線」、「隊伍」或「台詞」,何必去查?

有一次學生在翻譯Leonard Cohen的"Everybody knows" 這首歌的下面兩行時:

And everybody knows that you live forever
Ah, when you've done a line or two

怎麼樣也想不到,"line"指的是Merriam-Webster字典列出的3g. (第27條!) 的意思:

an amount of cocaine that is arranged in a line to be inhaled through the nose
「排成一條線,準備從鼻子吸食的一劑古柯鹼粉末」

當時學生聽得有點目瞪口呆。

讀者可以查一下中文的「」這個字,看看有多少不同的意思,來做比較!

另外,要多留意中文裡的英文外來語,有時候跟英文原意不同,例如"toast"你也許會反射性地翻成「土司」。實際上,"toast"根本不是「土司」的意思!(可以查查 MW,看"toast"真正的意思 。)

再簡單的字,也要查字典確定你真的懂它在每句話裡的明確意思。

重點
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下期預告:讀英文還可以,寫也寫得出來,就是聽不太行。為什麼呢?單字背的不夠多?還是對方講話速度太快?其實,你聽不懂的部分多半是你已經會的字。那為甚麼聽力還總是這樣卡卡的?下次揭曉,敬請期待!


文/台大外文系教授 史嘉琳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19年9月號
訂閱雜誌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