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服務他人是你住地球應該付出的租金。」– 穆罕默德‧阿里 (拳擊手)
"Service to others is the rent you pay for your room here on earth." -- Muhammad Ali, Boxer
文章搜尋
最新消息
英語島Newsletter
天天閱讀英語島,在這裡感知世界,汲取英文的養分。
 

荷蘭人都說Ni Hao,中國!

中國有多遠?

荷蘭人很愛用荷蘭文唸China/Chinees這兩個詞,可能覺得「China/中國」唸「鬚那」、「Chinees/中華」唸「鬚內斯」發音很「東方」、很「潮」。除此之外,一旦路上陌生的荷蘭人認定你是華人之後,相當喜愛當場展現他們的中文實力,即便他也沒有什麼打算繼續跟你多聊什麼,還是會對著你(可能是大喊) 說聲「Ni Hao!」。

有一次走在萊登(Leiden),路邊又是一群人對著我喊「Ni Hao!」,眼看是7、8個來自不同背景的荷蘭小孩,有些是土耳其、摩洛哥、蘇利南裔,我實在忍不住好奇,決心這次要搞清楚他們到底是從哪兒學會這句話。這群12歲左右的男孩女孩們回答我問題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荷蘭卡通「你好,凱蘭」。

「『你好』就是中國人說的嘛,所以我們看到中國人就講這個。」他們當中有些人從來沒和中國人講過話,學校也沒有教中文。一名女孩從她的中國鄰居那兒學會了用中文從一數到十。另一個女孩說:「中國人很好笑。就像看『你好,凱蘭』卡通,裡面的中國人頭都很大,很爆笑!」我問所以他們覺得遇見的中國人頭都很大嗎?「沒有,可是他們真的很好笑。他們老是騎小孩腳踏車,在萊登隨便走都碰得到。」除了好笑,他們還提到了成龍和中餐館,「至少中國菜很棒!」

坦白說,我對她們的反應多少是訝異的。在萊登這座繁華的大學城,中國人或是亞洲學生少說也有幾千人,萊頓大學的漢學系也是荷蘭研究中國跟台灣的學術重心,然而小孩們對中國的瞭解似乎依然來脫離不了老掉牙的刻板印象。被問到想不想學中文,他們堅持中文既怪異、而且也沒什麼用,「聽起來太怪了。」

我離開時,一個男孩再次對著我大喊:「Ni Hao Konichiwa!」中國,對12歲的他們來說實在又陌生又遙遠。


中文列入荷蘭高中必修

這些荷蘭小孩大抵還不知道,不久後的將來,他們不能只會說「你好」兩字。荷蘭政府已經決議從 2015 年開始,中文將會成為荷蘭高中畢業的考試科目。畢業考試是荷蘭求學生涯中非常有決定性的考試,而中文成為畢業考科目的新聞,也說明了一個現象:如同許多其他歐洲國家,學中文在荷蘭。目前在荷蘭有國家考試的語言科目為:英語(必修)、法語、德語、西班牙語、俄語、義大利語、阿拉伯語、土耳其語、菲士蘭語(荷蘭菲士蘭省的語言)。

中文學習越來越受到世界其他國家關注。(©Jerry Kuo 攝影)

荷蘭的中文教學當然有其挑戰:學生每周中文課的學習時數只佔一小部分,因此學生每年能學的中文字可能不到兩百個。儘管如此,學中文對中學生而言還是一件大開眼界的事情。比起其他歐陸語系的第二外語,接觸一個與自己的文化背景全然不同的文化,對充滿好奇心的荷蘭年輕人,是一件充滿東方異國風情、超酷的事情。

中文成為中學畢業考試科目的消息一出,引發荷蘭群眾的不同反應。贊成的人認為,中國經濟影響力仍在增加中,這是與世界潮流接軌的措施。此外也有人說,和中國人作生意免不了要認識中文和其文化背景,適應遲早是必要的。反對的人則認為,在荷蘭平常根本接觸不了中文,只有在中餐館裡點菜時才可能用到中文,就算去學也難以發揮成效。

我常在荷蘭朋友的對話中,嗅到彷彿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冒險尋新精神,她這趟商旅去了中南半島的哪、他計畫去亞馬遜河來趟森林旅遊,語調中有藏不住的炫耀感。對於偌大的中國,荷蘭人更是充滿濃濃的好奇之情。然而,此情卻是夾雜著對古老中國的東方印象、東北亞經濟與國際強權擴散的不得不、以及對中國當代社會的趣味新鮮感,一切的想像,反映在一句全民皆可說的Ni hao之中。■

(原文作者:Mathilda Banfield、郭騰傑;編寫:Olivia董芸安)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14年12月號
訂閱雜誌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