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Because X
文/彭仕宜
Story 1:
Because年度風雲字
假如有人問你,你怎麼沒去聚餐呢?你回答:
- Because tired. 因為很累。
- Because busy. 因為很忙。
- Because a lot of work. 因為很多工作。
以前這樣回答,會被英文老師畫一個大XX,現在通通對。不但對,而且新鮮,有流行感。
Because是2013年的風雲字。以前這個字典上說是「連接詞」,現在它不只是連接詞,還是「介系詞」,甚至比介係詞更靈活,後面還可以直接加形容詞,我們的英文教科書because的這一章要改寫了。
網路上說:
"You may have heard that 'because' is a preposition now, because Internet. What you may not have heard is that the American Dialect Society named 'because' their Word of the Year. Their reasoning? The word's new meaning allows us to omit full clauses, which makes it useful. "
「你可能聽說了,因為網路的關係,because已經是一個介系詞。但你可能還不知道的是,美國方言協會,把because這個選為2013年度字彙。為什麼呢?因為一旦because變成了介系詞,真的太好用了,省掉了一長串的子句。」
過去幾年來美國方言協會選出的的字眼,一個字就囊括出那一個英語世界裡的集體情緒,來看看過去幾年的風雲代表字:
2012 |
hashtag |
可想見是社群網站年。Hashtag是社群網站裡的符號「#」。一開始流行於twitter,在推文中放入「#」主題標籤,其他網友就能沿用,把一個話題或笑點「做大」。 |
2011 |
occupy |
這一年最全球矚目焦點是「佔領華爾街」運動,從失業青年為主體的零星行動,演化成全國性社會運動。抗議金融霸權和貪婪,使occupy這個舊字發揮極大持久力和滲透性。 |
2010 |
APP |
這個字火紅至今。當年競爭激烈,後來APP 的爆發力,讓它打敗“垃圾” junk、“維基解密”WikiLeaks等強勁對手。 |
2009 |
Tweet |
“Tweet”的火力來自網站Twitter,但同年也選10年來最具影嚮力的字,Google獲勝,Tweet的光芒就顯得弱了。 |
2008 |
bailout |
次貸風暴之後,bailout這個字在短短幾週內,出現數十萬次的查閱數。就連最令美國人困惑的「irony」、「affect」、「effect」 等的查閱數都瞠乎其後。其實是一種人人想脫困的心情反射。 |
2007 |
Subprime |
這一年美國次貸風暴,席捲全球金融巿場。因為它的影響力跨越疆界,全世界各個角落的人都受牽連。 |
回顧過去六年的歷史,再來看because作為2013的風雲字,似乎有些突兀。但because老字大爆冷門,是壓倒性的勝利,在175個投票中獲得127票。領先其他的候選字例如「Slash」(意思是斜線“/“)、「struggle bus」(意指困境)、「aggressive carbon copy」(簡稱ACC,侵略性副本抄送,意思是你要寄Email給某人,可能是要數落他的不是,也連帶把email副本寄給他的老闆。這些侯選字看來也頗有創意,為什麼because勝出?
Because帶出一種語法的新結構。美國方言協會的主席Ben Zimmer說,because這個字,因著網路發展,用法已經產生本質上的變化,它創造了新語法的可能性:because不必再搭配of或者跟一個完整的子句。because後面接的可以是非常簡短的形容詞、名詞等,用以表達人們的實際感受,例如「because science」因為科學,或「because reasons」因為理性。
簡潔的用詞網路處處可見。支持者Jessica Love說,「這是一種有趣、簡明扼要,卻又『偷工減料』解釋某種情況。」
Mark Liberman發現到because的新用法,已經不那麼在意因果關係。這是什麼意思呢?你不見得要把because解釋成「因為」,它更像一種口氣。想像一下網路上的交談:
- Why weren't you at school today?(今天怎麼沒去上課?)
- Because sick. (就生病了啊!)
Because為什麼當選,簡單地說,就是「because useful」!因為好用!
真有那麼好用? 我們來看另外一個實際課堂上的例子。
Story 2:
Because什
Because是中文人口過度使用的一個字,這個字用多了,會抹殺「開創」的可能性。
寧波大學外語學院語料庫實驗室做過because的個案研究,拿中國語言學習者的作文和美國布朗大學學生作文做比較,產出了以下的結果:
中西方資料庫中because語料出現頻率
|
Because出現次數 |
總詞數 |
中國學生 |
676 |
231,436 |
美國布朗大學 |
762 |
1,014,312 |
比較之下,because這個字出現的頻率,老中是老外的388%,接近四倍。
Because這個字太方便、太好用,也太理所當然。西方有一句老生常談,叫「Think outside of the box」,跳脫框架的思考。而because恰巧就是那個框框。
為什麼?婚姻諮詢專家Todd Harvey有一篇文章叫《"Why" and "Because" Are Relationship Killing Words? 》(Why和because是破壞關係的殺手)。它的殺傷力,舉個例子來說:
- "I feel disappointed because you were late to our date without telling me."
(因為你遲到又沒有事先告訴我,我很失望。)
這個訊息,在聽者的感覺是:所以是我的錯讓你的失望,我必須對你的失望負責囉?)
把because換when,淡化因果關係,還是傳達sad的訊息:
- "I noticed that when you were late, I started to feel sad."
第二,Because這個字讓人習慣「解釋」,而解釋是在別人的話裡做文章,讓人覺得你講話很多藉口。去掉它,改用 "and" 和一更有行動力的字眼。
(弱)"I want to leave because I am tired."
(強)"I'm tired and want to leave."
什麼樣的語言,決定什麼樣的人生。Because用多了固然不好,用對了卻是力道十足,經典的廣告slogan ”Because you're worth it.”因為你值得,整句的氣聚在because,是最好的註解。█
本文刊載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14年4月號
訂閱雜誌
加入Line好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