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了家的野熊
野生動物當寵物
不久前去了趟緬甸,由於是臨時起意為求快捷,就請那邊的朋友代辦商務落地簽,在交換訊息的時候,朋友寄來一張照片,說這是「我的新寵物」。一看,不就是個手拿胡蘿蔔的「玩具熊」嘛?那張照片上的「熊」目光呆滯,像極了百貨公司專櫃擺設的填充玩具,而且,哪有熊吃胡蘿蔔的?
抵達仰光之後,到朋友家前特地繞道去超市買了大黃瓜,朋友還交代司機說「有多少買多少」。當時我有點狐疑,買這麼多黃瓜幹嘛?到家後,車才停妥,她就提著兩個大黃瓜,對著牆邊的一個大鐵籠喊:「你們看媽咪帶什麼回來啦!」我定睛一看,真是熊!而且有兩隻,體型甚至已經有七、八十公斤。
野熊從何而來?
原來這兩隻吃黃瓜的熊是朋友救回來的。大約一年前,她和友人到一間山產餐廳去吃飯,無意間看到這兩隻當時大約三個月大,被鐵鍊拴在店門口的小熊。朋友當然猜到這兩隻小熊的下場,一時動了憐憫之心,就花了兩千美元把熊買下帶回家。最初確實把熊當作寵物養在家裡,不過現在已逐漸長成大熊,畢竟還是有野性,只好整天坐在籠子裡吃黃瓜,朋友不知道該怎麼辦:「放回野外,恐怕也活不了。」
朋友無意間買到的兩隻熊,原本是公開擺在店門口等著被宰殺。像這樣野生動物的交易,在緬甸是屢見不鮮的,特別是在與中國交界的地區。中國方雖有禁止獵捕或交易野生動物的法令,但緬甸的邊界地區大部分都是叢山峻嶺,由中央政府無法控制的地方武力佔據,緬甸方即使有法令也無法執行。因此,最近中國單方面宣布關閉境內的象牙市場,也只會造成緬甸方成為非法走私流入中國的門戶,交易市場不減反增,更為熱絡。
惡名昭彰的緬中邊界
最近,專門監督全球野生動物交易的非政府組織Traffic就發表報告指出,緬甸東撣邦猛拉的野生動物交易十分猖獗,包括整支的象牙、犀牛角、雕刻過的象牙、河馬牙…等等源自非洲的野生動物產品,還有產自亞洲地區的虎皮、虎鞭、虎骨、熊掌…等,都擺在市場裡公開叫賣、販售,沒有一絲一毫的遮掩。
Traffic在另一份名為「緬中邊界犀牛角交易」的報告中特別指出,前述的物品出現在撣邦的市場,顯示出有緬甸、非洲、中國的犯罪集團牽涉其中,而位在緬中交界的猛拉最為惡名昭彰,貿易規模相當驚人。
猛拉市場的顧客絕大多數都是中國遊客,當地的商家都會說中國話,交易也使用人民幣。中方對野生動物的需求,從熊、穿山甲、山豬乃至於老虎等各種被老饕當作美味或補品的珍禽異獸之外,還有許多並非從緬甸出產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因此非洲犀牛之所以遭到獵殺、面臨瀕臨絕種,並非非洲人有所需求,而是東南亞及東亞國家的傳統迷思,認為犀牛角有神奇壯陽療效,更因為在亞洲甚為稀有而成為珍奇商品。
無「法」可管的邊城
緬甸和中國都是「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簽約國,照理來說,任何越過邊界的野生動物交易均為違法,但問題就出在緬甸中央政府的管轄權不及猛拉。此外,由於走私野生動物的刑責不高,許多不肖商人想從中大賺一筆,紐約州環境保育部人員:「即使他們被逮捕,他們也不會因為販售瀕臨絕種動物,而被關幾十年;不過如果你販毒的話,就會被關幾十年。」
無論買賣是為了滿足野味的口腹之慾、相信其神奇的療效,或是炫耀財富地位,最大的問題還是地方政府沒有去打擊邊境非法貿易和黑市活動,才使得當地的野生動物交易更難以約制。
#台灣野生動物的危機....:
根據研究文獻估計,臺灣每年至少有40萬~400萬的野生動物在路上被車輛撞擊死亡,這樣的情況稱為路殺(Roadkill)。(資料來源:台灣動物路死觀察網)
文/梁東屏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17年10月號
訂閱雜誌
加入Line好友 |
前中國時報東南亞特派員,二0一二年退休,現為香港亞洲週刊、新加坡新明日報、新加坡品雜誌、台灣人間福報專欄撰述。
著有「一個人@東南亞」、「閒走@東南亞」、「說三到四@東南亞」、「搖滾—狂飆的年代」、「爛人情歌」、「醬油稀飯」(以上均為印刻文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