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懂英文修辭,從一首詩開始:戰後餘聲—Fire and Ice
WHO
Robert Frost 羅伯特.佛洛斯特
(1874-1963)
二十世紀最受歡迎的美國詩人之一,生於西岸舊金山,10歲喪父後便搬到東岸的新英格蘭地區,16歲開始寫詩,並在20歲公開發表第一首詩作,但日後的寫作之路並不順利,雖換過許多工作,也擔任過教職,但他始終立志成為詩人。直到1913年舉家暫居英國,他的著作才受到矚目,並在英、美兩地迅速竄紅,曾四度獲得普立茲獎。他的寫作風格時常結合田園與大自然的意象,筆調雖質樸簡潔,卻寓意深刻。
WHY
〈火與冰〉是佛洛斯特於1920年發表的知名著作,用字淺白精簡,卻能帶出深刻的意象與體悟,又適逢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更加深了末日的荒涼及對人性的失落感。
Fire and Ice 火與冰 by Robert Frost
Some say the world will end in fire,
Some say in ice.
From what I've tasted of desire
I hold with those who favor fire.
But if it had to perish twice,
I think I know enough of hate
To say that for destruction ice
Is also great
And would suffice.
有人說世界會毀於火
有人說毀於冰
我嘗過慾望的滋味
因此贊同毀於火的說法
但假若世界注定煙滅兩次
我想以我對仇恨的體悟
足以訴說冰的破壞力
不僅同樣可觀
也不遑多讓
WHAT
整首詩的結構及押韻井然有序,並且在開頭就用兩個極端的元素:火與冰奠定了末日的主題,以具象的火比喻抽象的慾望;以具象的冰比喻抽象的仇恨,其中火也象徵憤怒、激情、暴力及貪婪等各種強烈且主動的情緒,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景象。冰則代表淡然、冷酷及厭惡等冷漠且被動的仇恨,雖然不如「火」一般極具爆發力,但作者卻認為,這樣的仇恨也終將導致世界走向毀滅。
文/詹益昀 圖/林慧真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21年4月號
訂閱雜誌
加入Line好友 |
2017年1月開始,英語島固定每月出版兩本雜誌,一本是「英語島」,另一本是英語島的spin-off「一張圖搞懂」。
如果要比較這兩本雜誌有什麼不一樣,就說是理性與感性的閱讀經驗吧!
閱讀英語島像腦力激盪,文化、觀點、新知、城市和國家,在語言的激盪下,不斷地擦出火花。它模擬一個活在各種文化交錯場域的商業人士,在英文和中文裡穿梭自如的同時,想像自己下一段的人生可能在矽谷、墨爾本、倫敦、首爾、馬德里,天涯海角或世界之巔。
相較於英語島的「腦力工程」,一張圖搞懂是一場英語的「感官旅程」,把理性解決不了的英語問題,交給感性。圖像變成新語言,我們嘗試找出「動腦」和「動眼」的黃金比例,希望調出一種「動心」的結構。看到一個字、一個句子、一種結構,不要分析,不要記憶,而是感覺它,回應它,找回對的頻率和節奏,重新建立和英文的默契。
英語島上一切皆有可能,親愛的讀者,你想要看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