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人為什麼對中國有莫名的好感?
文/林蔚昀
在波蘭,人們經常和我談起中國,在各種不同的情境和場合。
比如在過年的時候。「喂妳好,我們這邊是XX電台,想請妳來聊一下中國新年…什麼?妳是台灣人?但是台灣應該算是中國吧?呃…不是嗎?嗯…那我要跟我的主管確認一下,我會再回電給您。」
或者,在辦證件的窗口。「小姐,妳這邊填了台灣,但是我的電腦裡沒有。妳說妳的國家叫什麼名字?請把護照給我。這上面寫的明明是Republic of China。我了解,你們和People Republic of China不一樣,可是我電腦裡就是沒有這個選項。要不然我給妳寫China,然後括號註明台北?」
又甚至,在烤肉的營火旁邊。「噢!妳是台灣來的啊!我最近去過中國,那裡很美…故宮和長城都很棒…我知道,我知道妳來自台灣,台灣和中國不同。但是我沒去過台灣,真不好意思。中國是個很美的國家,令我印象深刻…」
撇開那些分不清楚泰國、台灣、中國的人,我覺得波蘭人這麼喜歡和我聊中國,一方面是對台灣缺乏深入了解,無話可談,所以拼命找一個比較接近的話題。另一方面,則是他們對中國有一種莫名的好感,甚至在中國熱變成全球運動之前就開始了。
我認識一些老一輩的波蘭人,當他們說起中國,會有一種懷念的眼神。這可能是因為中國是他們童年回憶的一部分 ── 有一個波蘭老先生就跟我說,他小時候住的公寓對面有中國留學生(當時在蘇聯主導下,東歐共產國家和共產中國之間有交流計畫),他很喜歡他們,常在窗口和他們招手,而他們也會向他招手、微笑。
或者,有些人是因為對波蘭和俄國的共產黨失望,轉而認定中國的共產黨才是「真正的」共產黨,會為工人和普羅大眾的福祉著想。比如,我過世的公公就有這種想法,一輩子懷抱著「中國的共產黨才是世界救星」的夢想。
不過,共產時代的聯繫畢竟是過去式。當中國以超級經濟大國的身分崛起,波蘭人對中國一方面感到戒慎恐懼,一方面則抱著期待和持續增加的興趣,覺得中國是個強大的合作夥伴,而中文則是未來的語言。
「我們希望小孩學中文,因為我們覺得它是未來的語言。」在我五年的華語教師生涯中,我聽過許多人對我這麼說。然而弔詭的是,儘管大家對「中文很重要」有共識,在波蘭學中文的風氣卻不像在西歐國家那麼興盛。
我以前對此感到很困惑,但是今年我突然想通了:「未來」對波蘭人來說就是「還沒有來」,也就是暫時可以不用去管它的意思。多多少少,波蘭人對中國抱著「能不去想就不去想」的心態,這也間接造成波蘭人對中文學習及中文專業人士的不重視。至於中國文化,一般大眾對它的印象還停留在「有茶、書法、功夫和龍的浪漫文化古國」,隨著時代改變而更新的速度非常緩慢。
剛到波蘭時,我曾經被一個波蘭電視台邀請去上他們的節目,那一集的主題是中國文化,電視台希望我可以把一首波蘭流行天后的歌翻唱成中文。錄影當天,我慎重地準備了一件我覺得「很有東方味」的衣服。那是一件復古的紫色上衣,上面還印有李白的〈靜夜思〉。到了電視台,負責化妝和服裝的工作人員看到我拿出衣服,馬上說:「哎喲,不行啦,妳要上台表演,要戲劇化一點。」說著說著,她拿出一件有日本風的浴袍叫我穿上,然後把我的頭髮吹成龐克頭,又幫我畫了濃妝,最後滿意地說:「行了,這樣就沒問題了。」
錄影時,從來沒有演唱經驗的我,照著自己對台灣流行歌手的印象,在台上邊唱邊輕輕搖晃,一面做出憂鬱又忘我的表情。「小姐!小姐!妳這樣子動作太小啦,觀眾看不到!」製作人邊大喊,邊走上台示範動作:「妳要放開一點,把自己當成瑪丹娜!想要的話可以把麥克風這樣倒下來,或者和吉他手互動,兩個人靠近一點,調一下情啊!」
我不知道,當波蘭人看到一個頂著龐克頭、戴著眼鏡、穿著日本風浴袍的中國搖滾女歌手(那是我當天的角色)在台上熱情奔放地又唱又跳,會不會覺得有點奇怪,不符合他們對傳統中國女性的想像?可是,後來想起那天錄影現場的其他人事物 ── 載主持人進場的黃包車、頭戴斗笠身穿旗袍跳舞的波蘭女孩、三不五時揮舞弓箭和大刀跑來跑去的龍套 ── 我就覺得自己一點都不奇怪,一點都不會格格不入了。
我後來再也沒有去參加類似的節目。人們還是經常和我談起中國。每一次,我都有一種回到電視台錄影現場的似曾相識感。■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15年12月號
訂閱雜誌
加入Line好友 |
林蔚昀,1982年生,台北人。英國布紐爾大學戲劇系學士,波蘭亞捷隆大學波蘭文學研究所肄業。在波蘭生活已九年,多年來致力在華語界推廣波蘭文學,於2013年獲得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文化功勳獎章,是首位獲得此項殊榮的台灣人。著有《平平詩集》,譯有、《鱷魚街》、《給我的詩 ─ 辛波絲卡詩選1957 – 2012》等作。現居波蘭克拉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