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抱怨是渴望獲得正向能量的療癒
波蘭故事
在波蘭住久了的人,或多或少都會經歷或聽聞到一些「波蘭故事」。「波蘭故事」是什麼樣的故事?這很難下定論。但是,看多了這些故事,會發現它們有一些共同的特徵:一言難盡、充滿不確定性、莫名其妙、令人很無奈或無力、荒謬和扯的程度沒有下限。
它可能是一個跟欠稅有關的故事。比如說某一天,你收到一封某個稅捐稽徵處寄給你的掛號信,來自於你從沒去過的R市。拆開一看,不得了,對方指控你欠稅七十萬波蘭幣(相當於七百萬台幣),定睛再看,上面的報稅號碼雖然是你的,但是名字卻和你的有點不太一樣。
你緊張地打電話去問,才發現對方把你和來自浙江的某個生意人搞混了。於是,你必須寫信自清,告訴他們你的名字雖然和生意人的只差一個音節,但是你們是兩個不同的人(而且拉丁文拼音相同不等於名字相同啊!)。你提出更多證據:台灣不是中國,你不是男的,你沒有開公司,還有,在那個傢伙欠下這筆天文數字稅金的時候,你根本還沒來波蘭…
很有「波蘭故事」感覺的街頭塗鴉
或許,它會是一個和「房子」及「管理委員會」有關的故事。如果你租房子,你可能會遇上這種情況:入秋了,小孩不停打噴嚏流鼻水,你們家的暖氣已經開到最強,但是它摸起來依然是涼的。你打電話去問管理委員,委員說各戶的房東們看到去年的電費帳單,集體投票決議今年要節能。「可是這不是我決定的 啊!」你大吼。「我愛莫能助。」委員有如背書一般回答。
若你買了房子,你的責任和決定權會比沒買房子時大,但這不保證你的日子比較好過。整修新居可能會遇到種種問題,大樓裡可能會有各種奇怪規定(晚上九點後不能倒垃圾、閣樓不能進去、地下室要裝電燈泡還要告訴管理委員為何要裝)或現象(公用的樓梯間長期居住了一個遊民,是管理委員請來打掃大樓的)。你提出抗議,你想改變,但是卻發現事情不是那麼單純,因為牽涉到種種曲折的、彷彿肥皂劇般的家族歷史、派系鬥爭和私人恩怨…
「為什麼會有這種事啊!」「 為什麼這種事會發生在我身上?」很多剛開始接觸「波蘭故事」的人,都會不斷問自己這兩個問題。問久了,當事人會發現,這兩個問題其實很沒必要,因為:一、這種事就是會發生,不需要原因。 二、發生在我身上也只是剛好,因為它可能會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原來抱怨是渴望獲得正向能量的療癒
經歷過很多次「波蘭故事」的考驗後,我才知道,為什麼波蘭人喜歡抱怨。因為他們的現實生活,就是像薛西佛斯日復一日推石上山的神話一樣,充滿了荒謬和挫敗。為了不被無力感擊潰,波蘭人透過向彼此抱怨來紓壓、訴苦、取暖、討拍。 剛來波蘭時我對此很難適應。當陌生人和我掏心掏肺,鉅細靡遺地描述自己的疾病、家庭糾紛和金錢問題…我總是感到很尷尬,很想趕快逃開。然而,在波蘭住了九年,我自己也加入了抱怨的行列。
波蘭人的抱怨交流:「我為什麼要活著?」「因為有陽光!日出的時候要爬起來抓住它!」「因為旁邊的人都很棒!只要找一個人來愛就好了。」
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從抱怨中獲得「原來不只是我過得很糟」的療癒感,也不是所有的抱怨都能帶來正向能量。 最近我就接到一個台灣女生的信,說波蘭人的抱怨和消極心態讓她感到很困擾。「他們的抱怨好有感染力…我和他們說可以嘗試改變,他們都聽不進去,弄得我心情也很糟。我不知道要怎麼做,才能讓自己的正面能量夠強大,強大到可以去幫助他們。」
我很想對這位剛來到波蘭找工作、努力適應環境的年 輕華語老師說:不要去在意抱怨這件事啊,這裡是波蘭,或早或晚,妳也一定會遇到屬於妳的「波蘭故事」。 但是不要絕望。就走一步算一步吧,適時放手和放鬆,試著不去把追求確定當成唯一的目標。然後很久以後,也許妳會懂,為什麼波蘭歌手Grzegorz Ciechowski 會在他的歌《不要問我關於波蘭》(Nie pytajo Polske)中這麼唱:「不要問我/我依然在她身上看到什麼/不要問我為什麼在別人身上沒看到/不要問我/為什麼我依然想要/在她懷裡睡著然後醒來」。
在波蘭經常會有的感覺
或許有這麼一天,我們這些在波蘭打拼的人都能把波蘭故事視為我們自己的故事,而我們也將成為波蘭故事的一部分--不過那會是另一個新的故事,由我們和波蘭共同寫下。 ■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15年10月號
訂閱雜誌
加入Line好友 |
林蔚昀,1982年生,台北人。英國布紐爾大學戲劇系學士,波蘭亞捷隆大學波蘭文學研究所肄業。在波蘭生活已九年,多年來致力在華語界推廣波蘭文學,於2013年獲得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文化功勳獎章,是首位獲得此項殊榮的台灣人。著有《平平詩集》,譯有、《鱷魚街》、《給我的詩 ─ 辛波絲卡詩選1957 – 2012》等作。現居波蘭克拉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