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驚喜還是驚嚇?創作是無菜單的勇氣
每當我們路過一家看似氣氛很好的餐廳,我們便張頭晃腦,眼神不是往店內,就是往手機內搜索,希望取得更多關於店家資訊,什麼菜單、價位多少、主廚何人、有無媒體報導或得獎實績。很慶幸許多認真的部落客都幫大家拍了美美照片、介紹菜單、設計特色、老闆個性,甚至連自己小孩寵物愛人都一併入鏡,充當攝影比例尺及試吃報告來源。
但如果,除了在店門口探頭探腦外,什麼資訊都找不到時呢?
曾經,有一位路過的年輕女人,在《小case食宴室》門口駐足許久,手裡抓著許多店外架上的藝文DM,就是沒能取得任何一張關於《小case》的情報。(因為店卡總是最先被拿光,架上缺空了客人也不知它可能曾存在過)。為了解決路人們對我們因好奇而產生的「資訊無法取得之挫折感」,我們的卡司妹也總是能主動開門跟客人介紹菜單。
至於菜單內容是什麼?就是「週週有驚喜,無菜單料理」。
這樣的答案曾經被一名熟年媽媽不屑地回應「你們也太隨性了吧」,而此時,這名手裡抓滿DM年輕女人則心直口快地回應了一句:「是驚喜還是驚嚇?」這句話反應一箭中靶的消費者心理,一啪打在臉上,我一則以喜:也太誠實了說出內心的恐懼;一則一憂:我明白了原來所謂無法預期的東西,等於地雷。
我試圖回想,小丸子的媽媽、我們這一家的花媽,或是自己的媽媽,好像也常有一些令人傻眼的媽媽菜,或是突發奇想式的晚餐,然而我們會試圖去理解、接受,甚至莞爾當成家庭回憶的笑料。除了本來就會隨著季節變化買到不同的菜類食材外,沒有人會去懷疑一個媽媽每天早上買菜時,其實也沒想好要煮什麼,挑著鳳梨或牛排,晚上卻可能煮成火鍋。彷彿「媽媽」就是會把晚餐搞定的角色,從不需要懷疑今天回家吃的是驚喜,還是驚嚇? 這種莫名其妙的信任感,來自於我們對媽媽的愛,也是家庭成長中重要的回憶。而且媽媽會在這種(家人也包容的)不斷嘗試錯誤或新招的家庭料理裡面,變成「很厲害的媽媽」。
身為店家,跟客人之間還沒有那麼強大的「愛的回憶」作支撐背景,提出「無菜單」這種概念時,除非是名廚專業權威來著,不然的確沒辦法讓消費者買單這樣的「服務」,只能先乖乖推出具體的「產品」,比如燒肉飯、奶油麵,這樣就很清楚明白可以賣出去了。
只是,這樣具體的內容,就像一個老實的男朋友,約會行程與聊天內容都可期,一場戀愛下來,照表操課結婚去,與那些無聊乏味的產品,默默地上市也不會被發現一樣,保守地過完他的生命週期。因為當害怕地雷的保守風氣籠罩時,我們可能因而失去了體驗分子料理的機會,失去把鵝肝加在巧克力裡面的勇氣,抹去APPLE訴求"Think Different"的可能性。因為你只敢嘗試那些寫的很清楚具體的燒肉飯、奶油麵。
回想起媽媽為了每天變出新菜色給家人而不斷嘗試與創新的那種用心,經年累月在一萬道料理中變成「強者」;而我們的文創思考是不是反而落入一種只要打出奶油麵就會有人買單的舒適安逸,因害怕地雷而只循著公式來設計製作,到了商展發現彼此作品大同小異,雖無驚嚇,但也毫無驚喜感。
話說,享用美食前,會有一道開胃菜,把你的胃打開,才能擁抱接下來的料理。但如果,沒有先把「心」打開,只是開了「胃」,是不是會少了一些形而上的體驗。因為,沒有先「開心」,有一種包容錯誤的勇氣,鼓勵創新的態度,又怎麼能「打開」一個全新的世界呢?!■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14年12月號
訂閱雜誌
加入Line好友 |
現任《小case咖啡》與《小case食宴室》小闆娘。
小case由從事創新科技研究與品牌管理的夫妻異想開業,意在實踐一種「理想的生活」的可能性,在3坪半的空間,以最小尺度創造最飽滿的精神品質,並以謙卑的好奇心,不斷更新學習 咖啡的一切美好,及生活中所有-有趣的事物。店內店員,暱稱卡司妹,皆聘用藝術工作者,兼顧夢想和生活,以健全我們的文化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