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服務他人是你住地球應該付出的租金。」– 穆罕默德‧阿里 (拳擊手)
"Service to others is the rent you pay for your room here on earth." -- Muhammad Ali, Boxer
文章搜尋
英語島Newsletter
天天閱讀英語島,在這裡感知世界,汲取英文的養分。
專欄最新文章
其他專欄
波蘭製造 -- 林蔚昀
林蔚昀,1982年生,台北人。英國布紐爾大學戲劇系學士,波蘭亞捷隆大學波蘭文學研究所...
Online Library -- 線上圖書館
英語島上有創業家,設計師,文創人,科技人...,每個月品嚐他們的私房英語知識庫。...
台灣老妹在新加坡。相信幽默跟品味可以翻轉世界,雖然常被說不好笑跟你穿的是睡衣嗎。...
波蘭大小事 -- Stefanie
到了波蘭兩年,依然被波蘭深深吸引著。在台灣很挑食,在波蘭任何能吃的食物都來者不拒...
伊拉特的春天 -- 吳維寧
30歲到以色列自助旅行,做人生的第一次冒險,像愛麗絲一樣墜入奇幻世界。境中苦痛的種...
回不了家的野熊 -- 2017-10-06
東南亞情歌 -- 梁東屏
前中國時報東南亞特派員,二0一二年退休,現為香港亞洲週刊、新加坡新明日報、新加坡...
科技英文 -- 鄭緯筌
臺灣新竹市人,目前定居臺北,擔任專欄作家、企業講師與網路顧問。曾任風傳媒產品總監...
斜槓媽媽在歐洲 -- Carol Chen
凱若Carol Chen,在台灣出生成長,目前旅居歐洲。 創辦歡沁國際Celebration Worldwid...
經典演講 -- Speakers
英語島雜誌每期經精選一篇名人的經典演講,有的對歷史產生重大影響,有的改變了某些人...
3 min business -- 李宜臻
此專欄一篇提供一個理論,只要閱讀3分鐘,就能實際運用在生活。 ...
The Best 10 Apps -- 英語島編輯室
我們常以滑手機填滿通勤、午休、還有許多面面相覷的尷尬時間,這些時間加一加,一天也...
一張圖搞懂 -- 一張圖搞懂
2017年1月開始,英語島固定每月出版兩本雜誌,一本是「英語島」,另一本是英語島的spi...
來自商業背景的打工仔,因緣際會在中美洲長期出差,說西語的頻率快比英語高,在海拔15...
英語島跨文化系列講座 -- 英語島編輯室
從2018年開始,英語島每個月推行一次跨文化系列講座,主打「沉浸式」學習環境,讓英文...
巴黎不打烊 -- 何桂育
在法國唸書、工作、有家庭至今已經過了十幾個年頭。工作是一位設計師,為法國許多的品...
Money的3大進化史 -- 2019-01-10
$的說明書 -- 英語島編輯室
英語島1月號專題--【$的說明書】 最近的關鍵字「貿易戰」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看似是這...
中東有矽谷 -- 林梓聖
不務正業的財金系畢業生與典型射手座,閒不下來以致終年勞碌命,但樂此不疲。撲通跳進...
世界精神 -- 世界公民文化中心
很多人問我們,你們在做什麼?我說,我們做「世界觀教育」。有人似懂非懂,什麼叫做「...
在日本關西留學的台灣人,大學時主修日文,目前在傳統古都專攻現代美術。身為一個零方...
跳島東南亞 -- Whats Zach
喜歡聽故事、記錄故事,講故事。熱愛新聞工作。曾任印尼Metro TV華語新聞製作人、《聯...
瑞士觀察 -- 瑰娜
定居蘇黎世。在輔大主修法文輔系義大利文,又在蘇黎世修習德文。淡江歐洲研究所時代,...
臺灣長大,北京互聯網工作的陸漂一名,漂齡八年。 好奇心強、求生欲高,想去的地方不...
過土耳其日子 -- 土女時代
They call it chaos. We call it destiny. 曾有人用"They call it chaos; we call it...
偽歐洲人閒晃札記 -- 偽歐洲人閒逛札記
Surya、PTJ、Zoe,三位在歐洲的臺灣留學生。不學無術、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同樣熱...
土生土長台北人,清華大學理工科系畢業,就因為單純的不想跟別人一樣,還有高額獎學金...
曾在台灣從事網路廣告業5年,現任英國零售業電子商務經理,從最初的Executive,到後來...
促銷活動 -- 世界公民文化中心
促銷活動專區...
在倫敦醒來 -- Yvette
中央大學法文系畢業,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歐洲文化碩士。目前全...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肄業,領域專長西周金文、戰國楚簡文字研究。因先生工作關係移...
【摩洛哥.撒哈拉行腳】 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院(EHESS)文化人類學與民族學博士,...
2020 8月號 Glossary -- 2020-07-27
Glossary -- 世界公民文化中心
【單字用想的,不是背的】 有效增加自己的英文字彙量,就從我們已知的單字開始。以前...
波蘭生字簿 -- 周毖君
17歲去加拿大,21歲去俄羅斯、24歲來到波蘭,26歲和波蘭老公共組家庭。目前在亞捷隆大...
印度小城故事 -- 陸佩芝
從小骨子裡就流著叛逆的血液,小時候不想做的事反而長大都成真,從此最大心願是不要當...
芝城散步 -- 邱品儒
本業是小小律師,副業是悲觀的浪漫主義者。為了Lana Del Rey來到美利堅合眾國,有個被...
台北俗來到美國超過十幾年,跨國住不過癮,到了美國還跨過三個州生活:從美西的Arizon...
台灣米蟲在巴黎 -- 猩猩呀吼
不知不覺在巴黎住了六年的米蟲主婦/設計師助理。常常被法國人氣死,但還是決定要好好...
非洲援外計畫及語言工作者,台北出生,政治大學英文系畢業,另通曉法文及土耳其文,深...
加拿大島民 -- 呂侑庭
小時候超討厭英文,後來卻到加拿大念英文系的怪小孩。現居加拿大維多利亞,在當地從事...
歐洲小城漫步 -- 任永慈
作者介紹: 一位來自台灣、留學法國、嫁給義大利人、定居在英國的女孩,生活中因此充滿...
為吃頭路而僑居東京的台灣女性,白天工作、晚上讀書、假日批判。...
金融英文 -- 鄭貞茂
現任國發會副主委,曾任金管會副主委、全國農業金庫總經理、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花旗...
Read Aloud -- Teachers
英語島每月精選一條國際消息,請跟著外籍老師念出來,一邊強化記憶力,一邊建立英文語...
曼谷小日子 -- 姜立娟
曾於紐約、蘇格蘭、新加坡攻讀和從事設計研究,也曾任台灣報社雜誌記者編輯。現與另一...
教授不點名 -- 史嘉琳
史嘉琳 Karen Steffen Chung 來自極冷的美國明尼蘇達州,從小跟爸爸學德文。高中開始...
西 風歌 -- 張淑英
張淑英 現為清華大學外語系教授 (2019.08起從臺大外文系借調)。2013.08 - 2019.01擔...
語國一方 -- 曾泰元
曾泰元,台大外文系學士,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戒掉爛英文 -- 世界公民文化中心
「戒掉爛英文」是世界公民文化中心源自於商業周刊上的專欄。我們常常接到讀者的意見是...
英語島教學實驗室 -- 英語島教學實驗室
什麼樣的學習文章讓4萬人分享?找出中文母語的人學英文的問題癥結-可能是學校老師教錯...
Eisland -- Eisland
今天網路最紅的影片是什麼?電影對白為什麼讓人念念不忘?天天看E-island,學英文無所...
下一站,世界! -- 下一站,世界!
他是怎麼進入這間公司的?從台灣出發,下一站就是世界。...
移動辦公室 -- 沒有問題 福爾摩斯先生
在台中出生長大,大學念商科卻莫名其妙栽進科技業當產品經理。30歲那年不知道哪根筋斷...
矽谷不是美國 -- Ms. Bubble
台灣安平漁村出了一個矽谷專家,ㄟ,別搞錯了,是食衣住行的專家。第二專長是在出差的...
狂神之夢 -- Evonne
南投布農孩子們的老師,在山上每天陪孩子躺在操場看星星,躲在樹下看貓頭鷹,去年開始...
3坪半咖啡館 -- LovelyShow Huang
現任《小case咖啡》與《小case食宴室》小闆娘。 小case由從事創新科技研究與品牌管理...
SISU雪國芬蘭 -- 陳煥雅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八年前成了「愛的移民」,跟隨芬蘭籍先生移居芬蘭,育有愛女...
英語科學家 -- 李政崇
資訊工程博士,現就讀音樂所碩士班。資料科學家以及業餘男中音,曾從事科普書籍翻譯,...
文化大頑童 -- William Blythe
When younger, I was under the false but not altogether unpleasant impression tha...
行動式金錢交流 -- 2017-02-16
把中國說清楚 -- 馬諦斯
數位編輯,在上海生活、工作、六年,攝影機是我的眼睛。人人都說上海這城市是世界的發...
Solo Singer -- 馬永欣
保持謙卑、享受學習,這是人在充滿智慧的環境裡的自然反應,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都愛旅行...
西班牙公寓 -- 胡嘎
13歲開始收藏每期世界電影,在報紙上圈電影時刻表,調鬧鐘在凌晨四點起床看。不過這次...
印度嬉遊記 -- 印度尤
喜歡以跳躍代替行走的人,走在磁磚路上會踩在框框裡的人,常被說是怪咖而自己也覺得自...
學校沒教的英文 -- 2015-03-09
J's Style Lounge -- Jasmine Chang
時尚生活部落客,有「牛仔褲達人」之稱,與許多國際時尚品牌合作撰文,目前為痞客邦化...
荷事生非 -- 荷事生非
穿梭「旁觀者」與「在地人」兩者身份間,「荷事生非」以五大主題深度介紹、討論荷蘭,...
YUNIQUE日本生活 -- 陳瓶顆
是個在日本廣告代理店奮鬥的女子,無聊就喜歡寫寫字畫畫圖,除了會在個人粉絲頁YUNIQU...
柏林的派對教主 -- 2017-02-16
柏林相對論 -- 安琪拉
先是高中填錯志願,大學莫名保送進了德文系。在公關公司打滾四年後收到國外學校錄取通...
語言能量室 -- 陳芳誼
口譯是事業也是熱情,特別擅長翻譯啟迪人心的課程與演講,服務對象從企業家李察布蘭森...
 

林雪平的Agora:瑞典一個遊戲場扭轉城市死角

在瑞典,就像世界各地的城市一樣,每一個瑞典城市總會有一、兩個人口出入比較複雜的「城市死角」,那裡混雜了來自各地各種膚色的移民。由於房價便宜,物價也相對便宜,城市弱勢人口多數會選擇移居到此,區域中心的商店招牌不是瑞典語、也不是英文、而是阿拉伯語。

在這些地方,幾乎每天都會有不同程度犯罪案件發生,行竊、口角鬥毆、槍擊、幫派械鬥層出不窮。還有瑞典警察荷槍實彈、三不五時巡邏駐守,這就是每年瑞典警政署公布的特殊脆弱地區(särskild utsatta områden)。

大學城裡的火藥庫Skäggetorp

在林雪平這個新興的大學城,也有一個這樣的區域,我們稱之「Skäggetorp」。那裡聚集了大量的移民,自成一個小小自治區,是一個走出家門,就會不小心偶遇槍擊事件的地區。

走進Skäggetorp,傳進耳裡不是混雜濃濃阿拉伯腔的瑞典語,而是正宗索馬利亞語、阿拉伯語。超市裡賣的食物和販賣風格,也明顯與一般瑞典超市不同。

市場裡,包著頭巾的索馬利亞悍婦可以為了一兩塊錢,口舌利索幹上超市店員,那廂店員立馬撥打傳統按鍵電話,不一會兒,另一群人惡狠狠衝上前,這種不小心擦槍走火的橋段不時上演,常讓人有不小心走進火藥庫的荒謬感,但一走出Skäggetorp邊界卻又回到平靜溫和的瑞典新世界。

儘管這區域各項設施齊全、商業機能更是發展快速,但這城市裡的人都心知肚明,買房子避開這區域,逼不得已租到這附近房子,也該盡快找下一個落腳處。孩子上學避開這學區,否則,你就等著孩子每天和一群民族性剽悍的後裔起爭執,還學著奇怪口音的瑞典語回家。

這就是一般人顯而易見的反應,不管在哪一個國家都是如此,「趨吉避凶」總是生活的上策,儘管致力追求種族平等的瑞典也不例外。

座落在林雪平「最惡」的地方 -- Agora

然而,在Skäggetorp小學附近的公園裡,有一棟外觀新穎時尚的黑色木建築,搭配多面落地窗設計,室內採光寬敞明亮。招牌則用了非常可愛的藍底粉紅字體,寫著「Agora」。孩子們第一眼覺得黑色建築有些魔法的神秘感,小小粉紅的圓圓字體似乎很能引起童趣的共鳴。這棟建築的全稱為Agora mötesplats,翻作中文是「Agora集會地」。

Agora,其實源自於古希臘語,可泛稱政治、經濟、文化的人民廣場,一個人民可自由集會的空間。延伸到現代,Agora沿襲成類似「人民廣場」百貨或「城邦廣場」飯店這樣的稱謂。不過,孩子們當然不會懂這麼深奧的詞源,他們只會問:

    「Agora又要舉辦怎麼樣的活動?」
    「Agora有什麼好玩的?今天可以去嗎?」

Agora集會地 (Agora mötesplats)

豐富的Agora藝文活動

儘管Agora的地理位置少了公車直達的便利,但在Skäggetorp附近居民只需花十分鐘便可散步到達。沿著公路邊,滿遍金黃的油菜花田,拐幾個小彎繞進民宅巷裡,巷底寬闊開朗處便是Agora。

一樓有一半的使用面積是圖書館,會定期舉辦針對女性的簡易瑞典文學讀書分享會;另一半有個咖啡吧,提供瑞典語練習咖啡時間。二樓以上分置許多不同功能的小空間,供不同年紀民眾學習畫畫、跳舞、製作音樂、編寫程式、手作、縫紉課程等,其他大型場地也會不定期舉行不同型態表演,包括:舞台劇、歌手演唱、彩虹週特別活動等。

Agora一樓的圖書館

Agora一樓的咖啡吧

就算只有一個孩子,依然免費開課

第一次知道Agora起源於復活節假期規劃:那時候我的瑞典朋友剛好換職到教育文化協會(ABF),這間公司承包了市政府這棟Agora的文化活動課程。透過社交媒體,我們的朋友圈很快獲得了當季活動訊息。

復活節假期為期四天,上下午各有不同的課程活動,我們挑選出一個兒童手作課程,當天會有美術老師教小孩製作復活節樹枝裝飾。但是,當我們騎著腳踏車開開心心抵達,卻發現除了我們沒有其他人,原本枯坐在教室的老師瞬間綻開笑容。

女兒問老師:「怎麼只有我們?」
老師說:「大概是復活節,大家都還在睡懶覺。下午來的小孩會多點。」

那天,手作老師帶女兒用兩張薄彩紙畫出蝴蝶翅膀的輪廓,彩紙堆疊後,用棉線從中綑緊,接著用串珠和毛絨鐵絲條製作出蝴蝶的身體,之後將兩部分組合拼黏,最後再挑選一根自己喜歡剛冒芽的樹枝,讓彩蝶黏在樹枝上。

兒童手作課程

手作成品

一點一滴的改變,就是Agora「善」的想望

因為到的小孩非常少,老師便讓女兒做了好幾隻不同顏色的蝴蝶。儘管學生只有一個兩個,老師依然用心賣力推廣自己擅長的手作設計。

課程設計的目標,並不在於讓小孩變成另一個專家,而是提供一個處所,讓不能去上才藝班的小孩、或者每到放假就只能讓小孩四處野放的家庭,能夠聚集在這裡 -- 一個無階級、無善惡,無貧富差距的集會地,藉著文化活動,一點點消弭世俗所畫出的那條無形的界線。

最近,朋友間偶爾會談起這個集會地,或許短時間大家還看不到成效,去參與的民眾也不如想像的多,儘管是免費活動,但治安不好的標籤仍讓人卻步不已。

不過,當愈來愈多的民眾,願意前往參與各項活動,善與惡的距離便會逐漸縮短,惡地不再是大家迴避之所。種族、貧富、善惡會在這集會地漸漸達到一種平衡,各式各樣的家庭,共同帶進善良的活力與歡樂。惡地不再只是惡,它會轉變,只是需要長時間的耕耘、等待及公共資金的挹入。

當一個小孩來,覺得有趣,他就會帶來更多小孩,這就是Agora「善」的想望。


文/ 謝夙霓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19年7月號
訂閱雜誌

加入Line好友 
全世界的社會實驗室 -- 作者:謝夙霓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肄業,領域專長西周金文、戰國楚簡文字研究。因先生工作關係移居瑞典林雪平,居住瑞典六年有餘,育有一子一女,目前專職育兒業餘寫作,兼瑞典古董店實習小雜工。寫作內容包括:瑞典童書生活大小事才寫,瑞典觀察意難平也寫,古董小器皿又寫。台灣媽媽書寫瑞典,期待將希望種子的種下,讓台灣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