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聽力瓶頸的五大秘訣
筆者身為外國人已經多次觀察到這種場面。當我走進服飾店看衣服時,小姐常會被嚇跑到後面去,還會找同事「應付」我這位外國客人,可一旦我用中文打招呼後,女士們會立刻放鬆,擺出笑容。
如果你有過類似經驗,你可能想問:
- 為什麼會這樣?更重要的是,
- 要如何克服這個讓大腦凍結(brain freeze)的恐懼感?
(1)的答案不用多想,可以追溯到「聽力練習不足」的問題。學校裡幾乎沒有訓練聽力,一般學生在背單字文法準備考試之餘,也沒時間或沒想到還要在家裡自己練聽力。一直沒有練習,當然會聽不懂。沒有做數學習題,能考高分嗎?
可是突然開始猛聽英文也不能一下子解決問題,需要策略。至於第(2)點的回答,下面介紹如何突破聽力瓶頸的五大秘訣。
1. 熟悉虛詞的弱化發音
先請問讀者,下面哪組字比較容易聽清楚,A還是B?
照理說,B組裡的字應該最好懂,因為屬於最初級簡單的字,所以就算英文程度比較普通的人都應該沒問題...不是嗎?
實際上,學生做聽寫練習時,B組的字往往錯誤最多,A反倒還好!
這是因為A組的字都是資訊價值比較高的實詞。實詞在英文裡必須要講得特別清楚,通常還會放重音,所以聽寫時比較容易辨認出來。
英文跟中文一樣,單字有「實詞」跟「虛詞」之分:
參考文章:抑揚頓挫: 英語的語調和斷句
聽英文時,實詞的發音顯著又清晰,即使沒有學過,也容易猜到怎麼拼,會拼就可以查字典了;而在對話時,如果聽不懂某一個實詞,也可以請對方澄清。像是:
反過來,像B組裡的for, his, but, were這樣的虛詞,發音比較模糊,意思也比較空泛,不容易聽清楚,就像我們把中文的「了」、「的」、「著」、「們」等唸得很輕一樣。當你聽不清楚,根本就無從查起或問對方,該怎麼辦?
虛詞在文法結構上雖然重要,可是資訊價值相對低,又非常常用,所以我們在說話時常會在發音上抄小路,輕輕帶過,就是說,虛詞常常會被弱化(be reduced)。
仔細聽,
http://homepage.ntu.edu.tw/~karchung/EnglishIsland/EI45reduced.mp3
不熟悉這些慣用的弱化發音,可能會聽錯很多字,或無從猜起。
怎麼辦?讀者可以用排除法。例如聽到某個/f/開頭的字,後面好像帶有一點/r/的聲音,首先排除to或through,沒有聽到/m/,所以也不應該是from,剩下似乎只有for是最合理的答案。
華人常會過度依賴上下文來猜意思而忽略了發音。當然上下文可以幫助你猜意思,可是發音一定要符合該字可能會出現的弱化發音。
這個網頁有一些常被弱化虛詞的例子(附音檔),值得好好聽一聽。Tools for Clear Speech
還有很多其他有幫助的資源,可以用:English function words reduced pronunciation的關鍵詞搜尋。
2. 數音節
字聽不清楚時,有個方法可以幫忙淘汰掉很多錯誤的答案,讓你更容易找到正確的字,就是:「數音節」。
在做聽寫時,有同學曾聽到:“A hue got away.”。這句話有問題,除了意思不通,聽「拍子」、數音節,也該知道這段話應該不只五個音節。原句:“You gotta put that away.”,數一數就有七個音節,所以自己寫下的句子也一定要有剛好七個音節才可能是對的。
文法詞尾也常會牽涉到音節數的問題[1]。請讀者記在心上:母語者真的很在乎詞尾變化,所以不要輕率地認為「像過去式-ed詞尾的『小細節』有什麼關係?懂大意就好了!」然後不管!
如果某動詞的尾音是/t/或/d/,加了過去式的“-ed”詞尾後,就會多出一個/əd/音節,所以數音節在這種情況是個非常有用的聽力小撇步。
可是尾音不是/t/或/d/時,要用別的方法。
3. 用連音幫忙把前一個字聽清楚
當turn和turned出現在句子當中時,讀者有沒有把握光憑耳朵能分辨清楚?
Turn這個動詞,過去式不像pat和load具有/t/、/d/尾音,數數音節就可以清楚知道是過去式還是原型動詞。因此像turn /tɝn/和turned /tɝnd/的對比,相對不容易聽出來。
我們來假定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這樣:turn或turned的下一個字如果是母音開頭的,例如around,因為連音的關係,turn around /tɝn ə'raʊnd/實際上會聽起來像/tɝ nə'raʊnd/,而turned around /tɝnd əraʊnd/會聽起來像/tɝn dəraʊnd/。連音會讓前一個字的尾音很清楚,聽者馬上知道是現在式還是過去式[2]。
第二種情況:當“turn”接子音開頭的字時,例如to,turn to會聽起來滿順暢的,沒有中斷,因為/n/是個響亮順暢的子音,有點像母音。可是turned就不同了。因為“d” /d/是所謂的「塞音」(stop)的關係,唸turned to時,就會有個被中斷的感覺,實際的唸法是/tɝnd (停頓) tu/,跟原形動詞有很明顯的不同[3]。從這個「被斷掉」的聲音(就像台語的「獨立」tok lip中間有「被斷掉」的聲音一樣),我們知道是加了“-ed”的turned而不是原型的turn。
過去已經有整整四篇在講英語的「連音」(linking)現象,但可能有讀者以為linking只不過是讓發音漂亮自然一點的一種方式。其實不只這樣!連音對聽力有很大影響,一方面因為連貫的唸法是母語者最習慣、也是最容易聽懂的講話方式,連音還可以讓前一個字的字尾更清楚,讓大腦更容易做意思和文法的處理。
(有空位的話)連音相關文章:
🔆連音塞音篇:STOP at STOPS! 遇到塞音請暫停!
🔆連音:英語「字裡行間」的玄機 - 母音篇
🔆連音鼻音篇:如何避免“N”G英文?
🔆連音"y"字篇:「醬子」講哪裡不對?
在練聽力時,請特別留意連音,可以幫你釐清很多原來聽不很清楚的字。
當然也要隨時留意文意通順,如果你以為聽到的是:until I died,現實世界裡不太可能有活人講「直到我已經死掉」這種話,一定是:until I die。
如果根本認不出某個字,可能是因為真的不會,也可能是因為連音讓你不知道怎麼斷詞。這樣的話,還可以試試看下面這兩種方法。
4. 亂拼一通再丟給Google
聽不清楚,不確定字怎麼拼都沒關係,先把你猜測的拼法直接填入Google搜尋頁裡。因為Google已經搜羅了各種錯誤拼法,它就能夠從你輸入的錯誤拼法中猜測你其實想找的字。
有一次學生以為聽到了字典裡找不到的addicate,可是一Google,發現第一個結果就是正確的“etiquette” (禮節)。(美式英語「兩個母音當中的/t/,聽起來像短的/d/」是個值得記住的規則!)
得不到想要的結果時,可以輪流試用不同的母音(即a, e, i, o, u, y)或子音拼拼看,多加關鍵詞也會有幫助。例如有次學生聽到像eget的字,因為知道跟「首飾」有關,再輸入“jewelry”,試驗幾個不同的母音(例如aget)後就找到了正確的“agate” (瑪瑙)一字。
有時候字的發音聽對了,可是需要的字卻不是自己最初想像中的那個字,而是個同音字。例如有次學生聽到“profits of Islam”(伊斯蘭的利潤),用 Google 一查,Google就只顯示出正確的 “prophets of Islam” (伊斯蘭的先知),完全沒有 “profits of Islam”,問題就這樣解決了。
當你想找同音字時,可以直接Google:(word) + homophones。例如:profits homophones。在Word打錯字時,也可以按滑鼠右鍵,看看Word的訂正建議。
5. 你聽不懂,Google 卻聽得懂
除了用一般的文字搜尋,讀者也可以用聲音向Google求助。方法如下:
- 先多聽幾遍直接跟著唸,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沒關係,只要正確地模仿出聽到的聲音即可。
- 進入Google Translate (或其他語音轉文字[4]的應用程式),把剛剛那段話唸出來。唸得像的話,魔術可能會發生:你自己聽不懂的話,Google竟然聽得懂!
有次學生以為是:“because of some other outerior motive”,Google Translate卻能立刻轉成正確的“because of some other ulterior motive”(別有用心)。
有時候是聽不懂國家名稱(例如 Mali)或其他專有名詞,有時候是你不認識(Google卻認識)的公司品牌,像Verizon,不過經常是你已經會的字,可是因為音斷錯了或思考方向不同,硬是沒有認出來。使用這種方法,有助於鍛鍊你的「深度聆聽」(deep listening)和模仿能力。
總之,做聽寫時不要太逞強,堅持自己一個人承擔英聽上所有的艱困和挫折,打開聽力的「工具箱」,或請Google幫點忙,可以讓你的作業事半功倍!
下期預告:了解聽力技巧理論已經走出了第一步,再來是應用,做實際演練,下期我們一起試試看,敬請期待!
[1] 想複習 -ed 詞尾的發音規則,請參考:"-s" 和 "-ed" 詞尾 怎麼唸?
http://homepage.ntu.edu.tw/~karchung/pubs/CET76.pdf
[2] 有關母音連音問題,請看:連音:英語「字裡行間」的玄機–母音篇
http://www.eisland.com.tw/Main.php?stat=a_AO4wy0h&mid=36
[3] 請見:連音塞音篇:STOP at STOPS! 遇到塞音請暫停!(/p, t, k, b, d, g/ 詞尾都會造成被「中斷」的效果)
[4] 「文字轉語音」英文叫做TTS –text to speech
文/史嘉琳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19年10月號
訂閱雜誌
加入Line好友 |
史嘉琳 Karen Steffen Chung
來自極冷的美國明尼蘇達州,從小跟爸爸學德文。高中開始教德、西語,同時也旁聽明大的中文課程。赴德當交換學生一年,學士(明大)、碩士(師大、普林斯頓)、博士(荷蘭萊頓)都念中文和語言學。在夏大教了一年中文後,1984年再次來台定居。1990年辭去新聞局的工作,轉到台大外文系任教,開 始從事「台式英語」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