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音
"y" / j /是一種特別的子音,叫做「半母音」(或「半元音」semi-vowel)。 "w" / w /是英語的另一個半母音, 可是/ w /在美式英語裡不像/ j /會 產生特別的連音變化,所以本篇只談/ j /,不談/ w /。
雖然/ j /和/ w /叫做「半母音」,可是要隨時記得,它們本質上是子音,不是母音。台灣人用的注音符號只有母音「ㄧ」和「ㄨ」,沒有 專為/ j /和/ w /設計的符號,所以光從中文和注音符號的角度,不容易看出英語的「半母音」和「母音」的差別,不過我們來講講看。
母音/ i /和半母音/ j /的第一個大差別是,因為/ j /算子音,就不像母音可以作為音節的「核心」,只能出現在母音前的位置。
看舌頭位置學英文發音
/ i /和/ j /的第二個大差別是舌頭的位置。通常我們在形容子音如何發音時,會用「哪兩個發音器官碰在一起?」來描述,但唸母音時,舌頭並沒有碰到哪裡,所以只能用「舌頭翹起來的地方在口腔裡有多高或多低、有多前或多後?」才有辦法描述母音。
上顎分硬顎(hard palate)和軟齶(soft palate;請見圖示 )。
所有的母音中,/ i /是舌頭翹的最高、最前面、最靠近硬顎的母音,可是唸/ j /這個「半母音」時,舌頭要翹得比/ i /還更高、還更靠近硬顎,使得氣流不像母音那麼順暢,這時,舌頭位置甚至高到快要產生摩擦或某一種「顫抖」的感覺。
感受一下聲音的「摩擦」感
在唸半母音/ j /時,靠近上顎的舌頭面積會特別大,這種情形容易產生摩擦。一旦有摩擦,就容易產生出像國語的ㄐ、ㄑ、ㄒ或英語/ ʃ / ("she" / ʃi / )、和/ tʃ / ("cheek" / tʃik / )的子音。
也是因為這個容易在無意間產生的摩擦,"y"開頭的字常在特定情況下,會產生帶有摩擦的音變。
你可以輪流唸「一、西」,「一、西」幾遍,感覺看看 「一」和「西」的音有多接近,還有,差別在哪裡。
唸「西」時,
舌頭的位置會比英文的/ i /和/ j /還更高,會直接接 觸上顎,也因為摩擦聲較大,就分類為「擦音」 (fricative) 1。
唸「七」也一樣,
唸「七」等於在「ㄒㄧ」的前面加了一個/ t /,唸作 「ㄊㄒㄧ」,IPA / tʃ /的符號就是這樣來的,就是/ t / + / ʃ / = / tʃ /。像/ tʃ /這 種 子 音,叫 做「塞擦音」 (affricate;「塞」要唸「色」ㄙㄜˋ)。
1國語的擦音和塞擦音中,只有ㄐ ji ㄑ qi ㄒ xi 可以接ㄧ i,ㄓ zh、 ㄔ ch、 ㄕ sh、 ㄖ r 和 ㄗ z、 ㄘ c、 ㄙ s 都不能接ㄧ i。
如果你曾學過日語的假名字母表,你就知道/ s /開頭 的「Sa行」唸作:
さsa、しshi、すsu、せse、そ so,
遇到/ i /時,唸/ ʃi /「ㄒㄧ」而不唸/ si /「ㄙㄧ」;
閩南語的「始」也一樣:三 始 輸 洗 數。
這8種尾音加上"y",念法都會變
英語裡,什麼情況加上"y"會產生音變呢? 當"y"開頭字的前一個音是/ t /、/ d /、/ s /、/ z /、 / ʃ /、/ ʒ /、/ tʃ /或/ dʒ /的時候,連音就容易出現。 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想知道這些片語如何發音,可以在YouGlish聽許多不同的人怎麼唸
不要漏唸字尾"n" !
上期已經說過,/ -n /後面接/ j- /開頭的字時,要注意不要漏唸/ n /。/ n /加上/ j /,其實跟上面的例子一樣,要合在一起唸,can you / kæn ju / 也就會唸成:
O / kæ ̮ nju / (/nju/ 有點像中文的「妞」)
因為can you不含/ d /,所以千萬不要唸成「can 啾」:
X / kændʒju /
筆者常聽到這種「矯枉過正」的連音錯誤,特別提醒讀者好好防範。
任何語言的母語者,因為熟練,說話時不需要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發音上,因此也不容易意識到連音變化。不過,英文"y"開頭的字產生的連音變化常反映在拼法裡,所以很容易發現,例如don't you、did you常寫成dontcha和didja等。(切記:這些類似中文「醬子」、「釀子」的極口語化拼法,私訊裡使用沒問題,可是千萬不要在任何稍微有點正式的文章或信件裡使用,這是很不尊敬對方的表現,也極可能會激怒對方,正式場合好好用一般規範的拼法就對了!)2
2請參閱 : 師德會訊 Do not 和 don't 意思一樣嗎 ? 英語的縮讀字
No. 84, July/August 2014, p. 12-14 和 No. 85, September/October 2014, p. 16-18.
學生問:單字遇到"y"就要連音嗎?
不一定要。
這個連音方式很自然,尤其在比較輕鬆、口語化的情況下很容易就跑出來,但就算不用,對方也不會感到奇怪或太刻意。那,為什麼要學呢?
這是一個常常遇到的連音方式,所以要熟悉規則,免得聽到的時候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也可以讓自己的口說聽起來更自然,更接近母語人士習慣的說話方式。
挑戰發音:"c"要發「柯」還是「斯」?
/ j /這個半母音,發音位置接近上顎(palate)的中間位置,因此分類為「顎音」(palatal sound),所以/ j /引起的連音變化也就叫做「顎化」(palatalization)。 這個現象,不只常在跨字的地方臨時產生,在許多單字的固定發音也看得到。 最常見的「顎化」,可以在"c"與"g"的拼法跟發音的關係裡看到:
以上這些發音都是「顎化」palatalization的結果。跨字時,可以自由選擇要不要連音,已經固定下來的單字內顎化,按照字典音來唸就對了。
有至少兩個用"ci"和"ce"拼成的字,發音還沒有穩定下來:
species(物種)唸/ˈspisiz /或/ˈspiʃiz /,
groceries(剛採購的菜)唸/ˈgroʊsɚiz /或/ˈgroʊʃɚiz /, 兩種發音都可以。
看過以上的一大堆術語和規則後有點暈頭轉向?沒關係--多學例子怎麼唸也就可以了!
文/ 史嘉琳 台大外文系教授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18年10月號
訂閱雜誌
加入Line好友 |
史嘉琳 Karen Steffen Chung
來自極冷的美國明尼蘇達州,從小跟爸爸學德文。高中開始教德、西語,同時也旁聽明大的中文課程。赴德當交換學生一年,學士(明大)、碩士(師大、普林斯頓)、博士(荷蘭萊頓)都念中文和語言學。在夏大教了一年中文後,1984年再次來台定居。1990年辭去新聞局的工作,轉到台大外文系任教,開 始從事「台式英語」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