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乘BMW回家,今天搭Audi來上班
文/馬諦斯
上海,有些時間和地點不能妄想坐到計程車。比如說,下著雨的星期五晚上,在熱鬧的淮海中路旁也許站上兩小時也等不到一台車。就算在非常偶然的情況下有空車停在面前,也要和前後的路人爭奪,這是運氣、技巧和臉皮的博弈,看誰能抓住機會伸手搶下開車門的一瞬間。
從老派攔車到滴滴打車
在人事時地皆錯的地方招車,就像是站在沒有站牌的路邊等公車,再怎麼努力都一車難求,而現在這些錯的地點越來越多了。大部份的年輕人再也不會癡癡的在路邊等待,因為用打車app隨時能為他們設立虛擬的站牌,隨叫隨到的服務完全翻轉了打車模式和市場,甚至試圖改變人們對搭計程車的觀念。
我幾乎是在所有人都用滴滴打車後才勉為其難下載了滴滴打車,因為隨著越來越多人用app叫車,也就越少司機願意載路邊的乘客。從原先在路邊咒罵司機唯利是圖、科技不近人性,幾個月以後發現孤軍難以奮戰,只好合群的默默下載叫車app「滴滴打車」,一個星期後我已經不可自拔,現在幾乎滴滴成癮。每趟出門,就算在離峰時段,路邊空車川流不息時,也要滴滴一下。用法非常簡單,用語音或文字輸入自己所在的位置以及目的地,附近的司機看見乘客的用車需求後即時「搶單」。
叫車還可以搶紅包?
司機和乘客對叫車app樂此不疲,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施小惠的機會,比如滴滴打車在乘客叫車後一分鐘沒有司機應答接單,就會自動為願意應答的司機加小費,小至個位數字,大至一百多塊人民幣,對於里程和等待時間錙銖必較的計程車行業而言,每筆小費都不算小,加上打車app也給每天接單到一定量的司機相對的獎勵,司機的收入相比從前有顯著的提升。對乘客而言,下車用wechat線上支付的功能付了車錢後,滴滴會送上一個微信紅包,讓你分享到社交媒體給朋友,每個人搶到的優惠卷數目不同,下次叫車時就可以用。小利循環之下,更多司機和乘客願意加入這個出行產業新的洪流中,路邊叫車的老派做法也更加讓你被這個產業排除在外。
上海上班族的小確幸:今天坐好一點
當然,看準商機的滴滴打車從2012年初期幾乎沒有司機使用智慧型手機開始,到2014年底獲得七億美元的融資,不只是靠施小惠的功能服務。大陸現在幾個熱門的打車app除了滴滴打車、還有快滴打車和來自美國的Uber。Uber是私人轎車外形的高級車款,滴滴和快滴則是出了原先各家計程車公司的車,還有新推出半年左右的專車服務,價錢比普通計程車高,並且依不同的價格可以叫到舒適型或豪華型的轎車。因此現在經常能聽到人們聊天時隨口說道:
「我今天坐Audi來上班,昨天坐BMW回家」這類超現實對話。
在功能上,打車app標榜讓司機因此減少油耗以及空車率,並讓乘客能更快速的叫到車。在行銷手法上,滴滴打車更抓住專車這項服務,打造直指年輕人心理的概念。2014年終系列的溫情廣告影片中,搭上專車的都市年輕男女拿下彩色假髮、擦去紅唇,脫下高跟鞋,上車表現出忙碌一天後終於放鬆的模樣,癱坐在高級轎車中。字幕文案穿插其中:
「把車外的留在車外,把自己的還給自己,為了每一個全力以赴的你。今天坐好一點。」
隨著電視廣告上線,滴滴的社交媒體上也打出:
「如果生活是苦逼的,至少夢想是牛逼的。」
正向激勵奮鬥中的年輕人,別忘了對自己好一點,明天才能繼續拼搏。的確,用今天搶到的優惠卷折抵,搭專車也不會比普通計程車貴多少,已經這麼累了應該犒賞自己舒服一點。下了班回家有為你開車門、上車還提供茶水的專車接送,也許真的能在壓抑的都市中覺得自己不再那麼渺小。
從沒有轎車app一路進化到專車接送,今天坐好一點,明天也會想坐好一點,從此都坐好一點。由簡入奢易的當下,一下被便捷科技和乍看舒適的服務衝擊,也許還難看出產業模式改變後的矛盾,比如,在路邊招手即能招到車的日子其實更簡單,比如坐在司機一手開車一手「搶單」的車內身心都不可能如廣告中那樣放鬆,又或者所謂對自己好一點,絕對不是目光如豆的癱坐在真皮座椅的黑暗空間裡,為辛苦的每一天做結。■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15年4月號
訂閱雜誌
加入Line好友 |
數位編輯,在上海生活、工作、六年,攝影機是我的眼睛。人人都說上海這城市是世界的發電廠,而我總在城市的噪音裡聽到文化微弱的呼吸聲的那一剎那,按下相機快門。